微信视频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中医文化特色

民族医药
最后修改时间:2019-11-14 阅读:13764 次

民族医药是我国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统称,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为各族人民的生存繁衍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华文明的延续立下了汗马功劳。

中国一共有56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在与疾病的不断斗争中,每个民族都积累了一定的医药知识,其中,以汉族创造的中医为代表,其余55个少数民族创造的民族医药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共同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医药。

因为生存环境、发展历史、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各少数民族所形成的医药体系也不尽相同。其中,主要的有藏医药、蒙医药、维吾尔医药、傣医药、壮医药、苗医药、瑶医药、彝医药、侗医药、土家族医药、回医药、朝鲜族医药等。这些民族医药,大都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积累了一定临床经验,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定影响。

其中有一些民族医药很早就完成了重要经典的集结和传播,如藏医的《四部医典》、蒙医的《蒙药正典》,分别成书于公元8世纪和19世纪,在藏医和蒙医的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也是藏医和蒙医在民族医药里知名度相对较高、产业化相对较大的原因之一。

正所谓“盛世修典”,很多有识之士已经看到,在古老的民族医药资料里蕴藏着巨大的财富,随着国家对各种流散的民族医药资料进一步挖掘、整理,必然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成果,促进民族医药的飞速发展,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

由于各少数民族居住环境工业开发度普遍较低,生态保护较好,加上长期医疗实践,筛选出了很多珍贵药材,发明了一些独特的治疗技术,对现代社会存在的部分疑难杂症有较好的疗效,在国内、国外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些珍贵的药材和独特的医疗技术,既是中国传统医药的“优秀代表”,也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还解决了偏远地区很多人口的就业问题,为促进民族融合,缩小地区差距,打造和谐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已经被纳入国家重要发展规划。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人口与健康”部分明确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列为优先主题,并规定:“重点开展中医基础理论创新及中医经验传承与挖掘,研究中医药诊疗、评价技术与标准,发展现代中药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技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中药资源,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和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十一五”期间,科技部首次将“民族医药发展关键技术示范研究”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可见,作为中国传统医药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医药,也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向重视民族医药工作的开展,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对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给予了巨大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政策,建立了多处科研单位,成立了大量基层民族医疗机构,搜集整理了卷帙浩繁的民族医疗资料,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民族医疗技术骨干。所以,在21世纪初,中国的民族医疗事业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多优异成绩,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一定影响。

但是也要看到,民族医药事业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管理不够规范、优秀从业人员数量不足、缺乏创新、珍稀医药资源过度开发、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意识和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等,如何尽快克服这些缺点,让民族医药事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仍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展望未来,随着世界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普及越来越广,各种疑难杂症也在呈现上升趋势,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而“回归自然”和“绿色疗法”也越来越被世界人民所看重。这为中国传统医药的复兴带来了千载难逢的良机,民族医药应该借此东风,把握潮流,加速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Copyright © 福建省人民医院 官方网站 医院总机:0591-83258135 医院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817中路602号
闽ICP备09043133号   公网安备 35010302000129号  网站建设:一九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