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视频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医院新闻

秋季防咳,中医有话说,快来收藏!
时间:2022-10-31 阅读:1898 次

      秋季是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 个节气,时间从每年的8月初至11月初,这期间发生的咳嗽称为秋季咳嗽,简称“秋咳”或“燥咳”。立秋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而秋天具有天高气爽,日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的特点,从立秋到立冬转变期间,在气候上,一方面表现为盛夏余热未清,秋阳肆虐之象,另一方面表现为寒流逐次侵袭,冬令肃杀之气。变化多端的气候变化导致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干咳少痰,病情缠绵难愈的特点,在儿童表现尤为突出。业界常曰“名医不治嗽,治嗽名声臭”指的就是秋季咳嗽,因此秋季咳嗽的防治显得极为重要。



一、秋咳的临床表现特点

      燥为深秋的主气,具有燥邪干涩,易伤津液和燥易伤肺的特点。秋燥又有温燥和凉燥之分,秋有夏火的余气,感受夏暑之余气者发为温燥;又有近冬之寒气,而感受深秋之寒气者则发为凉燥,而秋季的燥温和凉燥表现还与人的体质和机体的反应有关。

      温燥咳嗽表现为咳嗽偏热的症状,常见干咳少痰或无痰,甚至痰中带血,咳声不扬,咳而不爽,鼻干咽燥,口干口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可伴有发热或微恶风寒,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

      凉燥咳嗽表现为燥咳偏寒的特点,常见干咳少痰,口鼻干燥,舌淡,苔薄白而干,脉浮或紧,可伴有恶寒或有热病,咽喉发痒或干痛,头痛无汗,鼻塞流清涕等。


二、秋咳的发病原因

      中医把临床疾病的原因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种,外因主要由风、寒、暑、湿、燥、火(热)六淫之气所致。燥为秋令所主,肺属金,与秋气相应,常从口鼻而入侵犯肺卫,耗损津液。

      肺的主要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肺主气的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和调;肺气功能失调,则出现肺气不宣,或肺失肃降的咳嗽。

      肺为娇脏,阴常不足,喜肃降濡润,既不耐于湿,更不耐于燥,湿则停饮,燥则伤津;又主呼吸与大气相通,外合皮毛,燥邪伤人,易伤肺卫。燥伤于肺,失其津润,肃降失常,则干咳少痰、或痰稠不爽;肺津不能上润,则鼻燥咽干,燥邪伤津,则口干口渴等。

      一般以初秋气候尚热,或久无雨,秋阳以爆,则表现为温燥,燥热在表,发热而微恶风寒,少汗而烦,咳嗽咽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等。深秋气候转凉,或秋凉乍起,则为凉燥,凉燥属寒,寒束肌表,肺气失宣,则发热而恶寒较重,头痛无汗,咳嗽重浊,舌淡,苔薄白而干等。


三、秋咳的中医辨别

      秋咳的判断主要依据二个方面:一是季节性很强,病发秋令;二是临床证候特点,起病即见肺卫受伤、津气干燥之症,以咳嗽少痰、鼻干咽燥、皮肤干燥、舌红少津为主证,同时注意辨别温燥、凉燥之不同。


四、秋咳的中医治疗

      秋燥咳嗽的中医治疗可概括为“燥者润之”,临床上再根据所感受燥邪的寒热属性不同给予不同的疏表透邪的方法。温燥初犯,宜辛凉甘润,清宣透达,轻症偏表者用桑菊饮,重证偏里者用桑杏汤。凉燥初犯,宜辛开温润,宣肺达邪,方选杏苏散。治疗秋季咳嗽时还应注意宣肺不可过于温散,润肺不可过于滋腻,尤忌寒凉。外感初起,惟轻清疏散,切不可用苦寒清肺或辛温苦燥之品。若秋咳日久,或反复咳嗽,临床上还可选用泻白散,或止嗽散,或麻杏石甘汤加减,亦可灵活选用北沙参、蜜枇叶、蜜款冬、川贝母等润肺止咳化痰之品,临床常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此外,临床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选用润肺止咳化痰的中成药和单方验方。如枇杷膏具有养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肺热燥咳。雪梨膏具有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阴虚肺热咳嗽的病人。二冬膏为甘润之品,具有养阴润肺,祛痰止咳的功能,适用于咳嗽痰少,痰中带血,鼻咽干燥等肺阴虚的病人。但是,日常生活中切记不要随意地到药店购买止咳药和抗生素,或不加选择地使用别人的“单方”、“验方”等。

      对素体肺阴虚易犯秋燥咳嗽的病人,可在每年秋燥咳嗽来临前一个月开始用中药调理肺卫,益气固表1个月左右,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少或减轻秋燥咳嗽的发生。亦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西药免疫增强剂。


五、预防与康复


(一)笑语欢歌—宣肺

      笑口常开,引吭高歌,是健身的“良药”,更是宣肺的“灵丹”。医学家认为,一次微笑会牵动全身17条肌肉;一次捧腹哈哈大笑,其健身作用胜过15分钟的体操;一分钟的笑抵得上45分钟的松弛活动。大笑时,气体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向外呼出,将大量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同时反射性地摄入更多的氧气。人在纵情歌唱时,胸廓扩张,胸肌伸展,促进肺部的运动,使肺泡得到有效锻炼而增加肺活量。可见,欢歌笑语有利于呼吸通畅,能更好地吐故纳新,充足的新鲜氧气随着流畅的血液行遍全身,满足机体各脏器对氧的需求。同时还能锻炼肺活量,增强肺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中医认为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可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二)腹式深呼吸—清肺

      站、立、坐、卧皆可,随时可行,但以躺在床上为好。仰卧于床上,松开腰带,放松肢体,思想集中,排除杂念,由鼻慢慢吸气,鼓起肚皮,每口气坚持15秒钟,然后像吹口哨一样慢慢将气呼出,每分钟呼吸4次。每天做1-2次,每次10-20分钟。腹式深呼吸时,胸腔容积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和回缩,让肺部进行更充分的气体交换,改善肺部的血液循环,延缓肺的老化,使其保持良好的弹性,提高肺活量,增强肺功能,肺部免疫细胞对尘埃和病菌的吞噬及清除能力得到加强,有效地预防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每天清晨和傍晚时分,喝1杯温开水后,到室外空气清新的地方,先做深呼吸运动,吸气时将双臂缓缓抬起,在进行主动咳嗽的同时,迅速垂下双臂,随着气流从口、鼻中喷出,咳出痰液 ,如此反复做10遍左右。每次间歇期做几次正常呼吸,以防过度换气。只要每天坚持,可将废气和污物及时排出体外,起到清洁气管,保障呼吸道通畅,保护肺脏的作用。值得提醒的是,患有肺气肿、哮喘、胸部骨折等病,或体质过弱的老年人,不宜尝试主动咳嗽。


(三)有氧运动—养肺

      秋季应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做操、打球、爬山、郊游、跳交谊舞、打太极拳和练气功等,尤其是进行耐寒锻炼,如用冷水擦身、冬泳等,能有效地促进心肺功能,防止肺组织弹性的衰退,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防范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但要记住,运动不可过于剧烈,以免大汗淋漓而耗伤津液。


(四)多饮水—润肺

      立秋之后,气候逐渐干燥,人体容易缺水而出现咽干不适、嗓子疼痛、咳嗽等症状,因此要注意补充水分,每日摄入开水1200毫升以上,少喝碳酸饮料,有利于抵挡燥邪的侵袭,保持咽喉、气管与肺脏的正常湿润度。


(五)饮食调护-保肺强身

      注意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AD,维生素C,微量元素锌和适量的蛋白质。多吃牛奶、鸡蛋、蔬菜等以增强免疫力。避免酸味过浓的果汁和香料。饮食宜清淡,忌油炸、香辣等刺激性食物,主要以清淡、爽口为宜。银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润肺作用,宜常吃。新鲜果蔬含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秋季推荐果蔬: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等都可根据自身特点选用。

      中医认为秋季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着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内经》提出“秋冬养阴”的养生保健方法。因此,秋季要注意保养阴津,不可耗精伤阴,为翌年阳气生发打好物质基础。中医很多药膳具有润燥养肺的养生保健作用。如养阴清热,润燥止咳的天冬、麦冬、百合、沙参;生津止渴的玉竹;滋补肺脾肾的山药、黄精、熟地等都可配置成中医药膳,一方面可以滋阴润燥,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补营养、强身健体。秋季常食的养生汤有:百合冬瓜汤、猪皮番茄汤、萝卜排骨汤、鲤鱼山楂汤、鲢鱼头汤,鳝鱼汤、赤豆鲫鱼汤、鸭架豆腐汤、枸杞叶豆腐汤、平菇豆腐汤、平菇鸡蛋汤、冬菇紫菜汤等。


(六)生活起居调护

      秋天天高风劲,使肺气收敛,因此睡眠应做到“早睡早起”,睡眠时头向西卧为好。深秋时节气候转冷,不宜终日闭户或夜间蒙头大睡,要养成勤开窗户通风,夜间露头而睡的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呼吸疾患。

      民间有种说法,“春要捂,秋宜冻”,即所谓“春不急脱衣,秋不忙添衣”的养身保健方法。有意识地在秋天让机体“冻一冻”,可避免因多穿衣服而出现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伤耗、阴气外泄等情况,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阴气内守的养生需要。此外,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脑的兴奋,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代谢加快,机体耐寒能力增强,有利于避免伤风感冒等病症的发生。当然“秋冻”还是要注意因人而异,若是老人、小孩,由于其生理功能差,抵抗力弱,在秋季要注意适时、及时地添减衣服;若是气温骤然下降,出现雨雪,就更不能再“秋冻”了,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加减衣服,以稍做活动而不出汗为宜。

Copyright © 福建省人民医院 官方网站 医院总机:0591-83258135 医院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817中路602号
闽ICP备09043133号   公网安备 35010302000129号  网站建设:一九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