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黄与熟地黄
时间:2022-08-1142596

生地黄


【来源】

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怀庆地黄的根。

【产地】

主产于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性味归经】

性寒,味甘、苦;归心、肝、肾经。

【功效主治】

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温热病之热人营血证,热病伤阴之证,消渴症及血热要行之吐血、妞血、便血、崩漏下血、月经过多等。

【炮制应用】

生用 长于滋阴清热,多用于治疗阴虚内热之潮热、盗汁、五心烦热等,消渴症和热性病中后期之阴液亏耗者。

炒用 以滋阴养血力强,并能减少滋腻碍胃之性,多用于治疗血虚发热。

炒炭 滋阴正血力专,多用于各种出血证,如咯血、扭血、便血、尿

血、崩漏下血等


熟地黄


【来源】

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经加工炮制而成。

【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炮制】

两种炮制方法:

①取生地黄,照酒炖法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每100kg生地黄,用黄酒30~50kg。

②取生地黄,照蒸法蒸至黑润,取出,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

【应用】

血虚证 治疗血虚萎黄,炫晕,心,失眠及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常与当归、白芍、川草同用,如四物汤;治疗崩漏下血而致血虚血寒、少腹冷痛者,可与阿胶、艾叶、当归等药同用,如胶艾汤。

肝肾阴虚证 腰膝酸软,遗精,盗汗,耳鸣,耳聋及消渴等,常与山药、山茱萸,茯苓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治疗阴虚骨蒸潮热,常与知母、黄柏、龟甲等同用,如大补阴丸。

肾精亏虚证 精血亏虚,须发早白,常与何首乌、牛膝、兔丝子等配伍,如七宝美翼丹;治疗肝肾不足,力识五软,常配龟甲、锁阳、狗脊等药,如虎潜丸。

此外,熟地黄炭能正面,可用于崩漏等面虚出血证。

【使用注意】

本品性质黏腻,较生地黄更甚,有碍消化,凡气带痰多、腕腹胀痛、食少便唐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砂仁等同用,防止黏腻碍胃。

【历史追溯】

熟地黄甘温质润,归肝肾经,《药品化义》云“滋补真阴,封填骨髓”,补阴益精以生血,《本草正》言“补五脏之真阴,而又于多血之脏为最要”。熟地黄为滋补肝肾阴血之要药,临床用治精血亏虚,肝肾不足诸证效佳。

【生地与熟地的区别】

生地黄与熟地黄二者同出一物,皆属玄参科多年草本植物地黄的块根,由于其炮制方法不同,其功效及临床应用不尽相同。生地黄是地黄的块根晒干而得,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作用,长于滋阴、凉血、润燥,但其滋阴之力不及熟地黄,适用于温热病热人营血证,热病后期低热不退及津伤口渴,消渴症,血热妄行之出血证等。熟地黄长于滋养肝肾之阴,补益精血,适用于用肾阴虚及精血亏虚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