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健康 | 家里老人得了肌少症怎么办?听听省人民专家怎么说
时间:2023-06-181207

      老年人原发性肌少症是一种增龄相关的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躯体功能减退的老年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肌肉减少、松弛,体重下降,肌力减弱,功能障碍;行走、坐立困难,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容易跌到等。


      肌少症在老年人中常见,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全球范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为14%-33%。我国社区老年人肌少症的患病率为8.9%-38.8%。生活方式和环境是影响肌少症患病率的主要因素。






肌少症的危害


      会引起机体功能障碍,增加老年人跌倒、失能和死亡风险。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逐年加剧,肌少症越来越受到关注,肌少症已成为未来我国老年人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




基础干预措施




1.去除诱因、改善病因是预防肌少症的前提。


2.积极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积极治疗基础病。


3.可能肌少症的老年人进行必要的营养筛查。根据营养评估结果给予足够的能量摄入是保证肌肉量和肌肉质量的必要条件,尤其是足量的蛋白质补充。


4.进行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以增强肌肉量和肌肉力量。


西医治疗


睾酮、雌孕激素替代治疗、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可增加人体的肌肉含量。


中医药治疗


   

(1)中医治疗原则:虚证宜扶正补虚为主,肝肾亏虚者,宜滋养肝肾;脾胃虚弱者,宜益气健脾。实证宜祛邪和络,肺热伤津者,宜清热润燥;湿热浸淫者,宜清热利湿;瘀阻脉络者,宜活血行瘀。虚实兼夹者,又当兼顾之。


(2)常用中药复方:可辨证选用清燥救肺汤、二妙丸、参苓白术散、虎潜丸、圣愈汤等。


 (3)中医非药物疗法:病人常因肌肉无力,影响肢体功能活动,坐卧少动,气血运行不畅,加重肌肉萎缩等症状。因此,应提倡病人进行适当锻炼,生活自理者,可打太极拳、八段锦。病情较重者,可经常用手轻轻拍打患肢,以促进肢体气血运行,有利于康复。


(4)精神、饮食调养:怡情养性、避免过劳;生活规律,饮食清淡富有营养;辨证选用中医食疗药膳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