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科普】同为腰痛,强直性脊柱炎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何不同?
时间:2025-01-09487

      今年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江某,爱打篮球,剧烈运动后常有腰痛发作,没有重视,半个月前与朋友去打篮球,回到家后总感觉腰痛,睡觉躺着也痛,翻身也痛,早上起床腰僵硬活动不了,以为是拉伤,自己买了红花油擦揉,仍不见缓解,听朋友说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急急忙忙在朋友的陪伴下前往我院就诊,骨科医生根据他的症状,查了腰椎间盘CT没有异常,建议患者转诊到风湿病科,医生了解到小江的腰痛是活动后缓解,已经有大半年了,于是进一步查了骶髂关节CT,提示骶髂关节炎性病变,抽血化验发现HLA-B27阳性,血沉,CRP都高,最后确诊了强直性脊柱炎,吃了药后症状缓解了。


      但江某很疑惑,年轻人经常运动出现腰痛,不应该是腰椎间盘突出吗?风湿病科的医生便详细地跟他介绍了强直性脊柱炎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区别。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多以腰背痛为首发症状,常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延误疾病的诊治。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因其相似的“腰痛”症状,是临床上AS容易被“错误”诊断的疾病之一。有研究表明在63例AS患者中,有16例因腰骶部疼痛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今天我们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四个方面谈谈AS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之处。


一、发病机制


      强直性脊柱炎主要是由于遗传、免疫异常、感染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慢性脊柱炎症性疾病。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因素,包括解剖、生物力学、退行性变化、炎症反应等,主要是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及过度的负荷导致纤维环破裂,从而引起髓核突出。此外,椎间盘的细胞凋亡、胶原蛋白异常等也参与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致病过程。


图片来源于腾讯医典


二、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中老年,首发症状为腰痛,以下腰及腰骶部持续性钝痛为主要症状,同时可能伴有下肢放射痛或麻木,因站立、行走、咳嗽或打喷嚏时加重,卧床休息可缓解,活动后加重,属于机械性腰痛;髓核突出压迫致马尾神经时出现会阴部感觉异常、大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等;或出现腰椎活动受限。医生查体可有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图片来源于尤边健康


      不同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青壮年的,起病较隐匿,其腰痛主要以腰背部或臀部疼痛,伴晨起僵硬,活动后改善,休息后不缓解,甚则夜间翻身加重,影响睡眠,或伴见外周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肿痛,还可有跟腱疼痛及眼葡萄膜炎等。


三、辅助检查


      CT和MRI检查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法,MRI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检查方法,能更准确地提供关于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神经根受压、椎间盘突出等多种影像学特征的详细信息。其准确率高于CT,但CT的价格低于MRI,可作为初诊患者的检查方法。同时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易出现表现为神经传导速度减弱的肌电图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检验一般炎症指标血沉、CRP正常,HLA-B27阴性。


图片来源于百度


      而强直性脊柱炎的腰痛主要是由于炎症介导,随着病情进展,骶髂关节CT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面的粗糙不平、骨质硬化、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严重者可出现脊柱的竹节状改变等。AS活动期血沉、C反应蛋白大多升高,HLA-B27阳性。


图片来源于百度


四、治疗原则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的根本原因为组织水肿、神经受压,所以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是改善组织水肿,缓解神经受压,包括以休息、牵拉、推拿、针灸在内的保守治疗以及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等手术治疗。AS的腰痛主要是慢性炎症与结构破坏导致,其主要通过控制炎症达到改善症状,常用药物有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柳氮磺吡啶、生物制剂等。


      总之,强直性脊柱炎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都会出现腰痛,尤其是年轻男性,在临床上常常容易出现误诊,但无论是致病因素还是腰痛的特点等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都有很大不同。因此您若有腰痛症状,不能自行缓解,建议及时到医院找专科医师诊治,医生会在患者描述的症状、辅助检查中明确腰痛的病因,做出准确的诊断,这对于后续的针对性治疗极其重要。


【专家简介】



      俞烜华,风湿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职副教授。亚太风湿病联盟(APLAR)青年医师委员会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福建省青年医师协会理事,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委,福建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委,福建省免疫学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常委,福建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福建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分会委员,福建省免疫学会风湿免疫专委会委员,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分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与脊柱关节炎学组、慢病学组委员。


      《中国医药科学》、《中国当代医药》编委;《中国医学创新》、《中外医学研究》特约编委;《中国全科医学》、《世界中医药》、《中国医药导报》、《中国现代医生》审稿专家、《医学界》专栏作者。


      科研工作:主持多项省、厅级课题,已发表SCI、CSCD、北大核心等文章2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2部。


      擅长:高尿酸血症、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白塞病、系统性硬化症、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纤维肌痛综合征、风湿性多肌痛等风湿免疫病的规范诊疗。


      门诊时间:

      风湿病科门诊:每周二全天、周三上午(1号楼2楼215诊室)

      高尿酸血症/痛风专病门诊:每周五上午(7号楼3楼305诊室)


      预约挂号科室:

      风湿病科

      高尿酸血症/痛风专病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