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视频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美丽药学

扒扒赵闵堂!药师陪您一起“看”《老中医》3
时间:2019-08-14 阅读:5306 次

 

看了《老中医》,不难发现

“真实搞笑”、“充满市井风味”的赵闵堂

常常被徒弟小朴“坑”

入“坑”后

治不好病

开始故弄玄虚

 

 

剧中提到了“药引子”

“虎须”

还有

非原配的一对“知了”

什么是“药引子”???

 

      【听我说】药引子,是引药归经的俗称,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的作用。另外,“药引子”还有增强疗效、解毒、矫味、保护胃肠道等作用。也可以解释为有机化学中的“催化剂”的作用,但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催化剂”,还有其它辅助作用。比如服用中药、中成药,多用白开水、酒、淡盐水、蜂蜜水、米汤、红糖水、葱白汤、姜汤等作药引子送服。一般医生根据病情配置,亦可医生告知后患者自备。

 


 

 

 


 

虎肉:酸、平、无毒;益气力,止多唾,治疟及恶心欲呕。

虎骨:辛、微热、无毒;治臂胫疼痛,关节痛,筋骨急痛,休息痢(经年不愈),痔漏脱肛,汤火伤,臁胫烂疮。


      说这么多,不是让大家去捕虎它虽好处多多,但人家可是保护级别的动物!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小编只是想让大家知道“虎须”历史上没有用药记载,破庸医之说;二来是想告诉大家中医药博大精深,前人开荒,需要我们后人来造林,挖掘更多有相似药用价值的物种,而不是破坏大自然的平衡。

 

 

 


 

       知了:又叫蝉蜕、蝉衣。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味甘、咸,性凉。归肺、肝经。有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的功效。临床上,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急慢惊风,破伤风证,小儿夜啼不安。

 

1、与薄荷、牛蒡子、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可用于风热火毒上攻之咽喉红肿疼痛,声音嘶哑等症。

2、与荆芥、防风、苦参等同用,可用于风湿浸淫肌肤血脉,皮肤瘙痒等症。

3、与菊花、白蒺藜、决明子、车前子等同用,可用于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翳膜遮睛等症。

4、与天麻、僵蚕、全蝎、天南星等同用,可用于破伤风证牙关紧闭,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等症。

  用法用量煎服3-6g,或单味研末冲服。

 

 

 

现在中药材市场上常看到配对销售的药材倒是有

请听下面解析

《本草纲目》引雷教言“以雄为蛤,以雌为蚧”而名蛤蚧。

远在西汉末杨雄的《方言》一书中就有记载:“桂林之中,守宫能鸣者,俗谓之蛤蚧。”(说明蛤蚧主产欲广西、广东、云南地段

《开宝本草》载:“生岭南山谷,及城墙或大树间。形如大守宫,身长四五寸,尾与身等。最惜其尾,见人取之,多自啮断其尾而去。药力在尾,尾不全者不效。”(说明其生存环境及性状,还有其“断尾求生”的特点

李时珍谓:“蛤蚧因声而名。”现代药材将两条完整的干燥体腹部相贴,用竹片扎在一起,不分雌雄,统称蛤蚧

 

蛤蚧是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干品成扁平状  

“对蛤蚧”的来历

一夫一妻,形影相随,

捉一获二,虽死不弃,

因而传统认为以原配蛤蚧一对入药,效果最好。

 

 

       蛤蚧:味咸,性平。归肺、肾经。有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的功效。临床上,用于肺肾不足,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阳痿,遗精。

1、治肺嗽,面浮,四肢浮:蛤蚧一对(雌雄头尾全者,净洗,用法酒和蜜涂炙熟),人参一株(紫团参)。上二味,捣罗为末,熔蜡四两,滤去滓,和药末,作六饼子。每服,空心,用糯米作薄粥一盏,投药一饼,趁热,细细呷之。(《圣济总录》独圣饼)

2、治虚劳咳嗽及肺壅上气:蛤蚧一对(头尾全者,涂酥炙令黄),贝母一两(煨微黄),紫菀一两(去苗、土),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二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皂荚仁一两(炒令焦黄)。桑根白皮一两(锉)。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枣汤下二十丸,日三、四服。忌苋菜。(《太平圣惠方》蛤蚧丸)

3、治产后气喘,气血两脱:人参二两,熟地二两,麦冬三钱,肉桂一钱,苏子一钱,蛤蚧二钱,半夏三分,水煎服。(《辨证录》蛤蚧救喘丹)

用法用量3~6g,多入丸散或酒剂。

Copyright © 福建省人民医院 官方网站 医院总机:0591-83258135 医院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817中路602号
闽ICP备09043133号   公网安备 35010302000129号  网站建设:一九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