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8月22日晚,我院以"世界的中医 当老外邂逅岐黄之术"为主题,开启了"趣味中医班",吸引近百名中外中医"铁粉"参加。
当"冰美式"与薄荷、罗汉果、菊花、玫瑰汤剂丝丝交融;
当"老外"手拿戥秤在分毫间调节剂量,制作香囊,手留药香;
当黄皮肤的手带着黑皮肤的手一下一下地感受刮痧的力道;
当飞针掠过皮肤表面,外国友人用中文词汇表达着"舒服";
这是传承千年的中医药以"更时髦"的模样走近现代人,是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以"更轻盈"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错过现场的朋友,跟着记者的镜头一起感受下现场的氛围吧。
外国友人与老中医同尝"草本咖啡"
当天正值处暑节气,一走进活动现场,咖啡与中草药的香气,瞬间沁人心脾。"草本咖啡"以冰美式与薄荷为主角,罗汉果、菊花或玫瑰为配角,让暑气更消解了一些,味蕾的感受则快速把参加活动的"学员"融入到了现场氛围中。
来自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医科大学的15位外籍学员中,多数是第一次喝"草本咖啡",他们小口浅尝,细细回味,觉得十分"新鲜"。
福州苍霞洲李氏儿科学术流派第三代传承人李学麟主任医师也浅尝了三种"草本咖啡","盲猜"分别添加了哪些中药材。
外国友人与老中医同场品尝"草本咖啡"的场景,更为这场活动增添了中西交融的"妙趣"。
中医特色疗法"现学现用"
如果说"草本咖啡"是"前菜",那么,李氏飞针、虎符铜砭刮痧等中医特色疗法的现场体验则是"主菜",带领学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医药的魅力。
李氏飞针疗法是福州苍霞洲李氏儿科学术流派的代表性技术,该学派的第四代传承人郑泳冰医师为学员们边讲解边现场操作。
只见他手捻一根细针在外国学生的后颈皮肤上快速扎针,飞针掠过皮肤发出"啪、啪、啪、啪……"的声响。
手起针落,来自福建医科大学的尼日利亚籍学生杜威再抬起头时,直夸"舒服"。在体验完所有中医特色疗法后,他还饶有兴趣地请教李学麟主任医师"李氏飞针"的"奥妙"。
接着,在杜威体验完虎符铜砭刮痧和耳穴埋豆后,他还动手学了起来。主管护师高桃花手把手带着他感受刮痧的力道,黄皮肤的手握着黑皮肤的手,一下一下地从上到下刮痧,眼见着皮肤上渐渐出现红紫的"痧",感受着中医药的"奇妙"。
在火龙罐综合灸疗法体验区,听完主任护师陈水凤介绍"火龙罐适合颈椎病、急性腰扭伤等各种痛症"后,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巴基斯坦籍学生木莎第一个坐下体验。她说,刚好这几天脖子不舒服。第一次体验火龙罐后,她不住地称赞道:"非常舒服,温温热热的,脖子轻松了很多。"
现场还展示了"养生葫芦灸",葫芦的造型吸引学员们纷纷驻足了解该灸法。
体验环节结束后,高桃花兴奋地说,收了五六个外国"徒弟",学生们反馈"不难,好学"。
中医"夜校"——对外文化交流的平台
大葱、生姜、淡豆豉、紫苏、花椒、陈皮……厨房里常见的食材出现在这次公益中医"夜校"的课堂上。
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陈松怡医师身着旗袍,讲解着中医是如何将这些常用的食材运用在治病防病上的,通过一个个实用的小知识点将中医药文化讲得妙趣横生。
"紫苏perilla leaf""淡豆豉 prepared soybean"……中英文双语的课件,中文讲解、同步外文翻译,让外籍学员听得懂、学得会,融入其中,踊跃互动。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陈良华、主治医师黄承武则分别通过穴位按压止打嗝、"五禽戏"的带教,让"夜校"课堂氛围更加"热烈"。
一堂课短短2小时,有味蕾的刺激、切肤的感受、心灵的熏陶,让中外学员收获满满,且能学以致用。副院长施婉玲介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作为全省唯一一家获批入选"2024年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基地"的医院,希望通过此次对外交流活动,能让大家了解中医药文化,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爱上中医药文化,让中医药文化真正走进老百姓日常生活中。
活动结束后,中外学员自发在签名本上写下了发自肺腑的体验感悟,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魅力,爱上中医药文化,并成为了中医药的"粉丝"。
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基地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24年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医院获批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基地。基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致力于传承中医药文化瑰宝,创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科普宣传等工作。通过建设实体展馆、开展线下体验活动、打造多个医院自有中医药活动品牌,不断丰富全媒体展示形式,向国内外传播中国和福建中医药文化。同时通过中医药文创开发,让中医药文化走进百姓生活,迸发出新活力,引领中医药文化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