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2022年6月27日下午,“吉祥讲坛”第八期在我院1号楼附属楼3层会议室开讲,全国中医高校名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伤寒论学科带头人张喜奎教授莅临讲授《伤寒论》论异证同治、同证异治。全院医护和师生员工在现场或通过线上参加。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其实质是“证”“法”(方)相应论,即有是证用是药。张喜奎教授在对《伤寒论》进行研究和临证应用中发现“方”和“证”之间也存在不对应的情况,同“证”而“方”异,同“方”而“证”异。据此,张喜奎教授创新性地提出“异证同治、同证异治”,指出“异证同治”是不同的病机证候,所用治法方药相同;“同证异治”即一个病机,一种证候,由于病情轻重缓急不同,所用治法方药不同。
张喜奎教授结合《伤寒论》条文中的方证,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异证同治、同证异治”的内涵。“异证同治”,以桂枝汤、小柴胡汤为例:太阳中风、杂病自汗、无汗之太阳风寒表证、妇人妊娠恶阻,均宜桂枝汤;邪结少阳、枢机不利证,肝胆湿热内郁、胆汁外溢之发黄证,阳明少阳中介证、热邪初结、燥化不著者,太阳少阳阳明中介证、邪热初化证,阳微结证,妇人热入血室证,胆热内郁、干犯胃腑证,劳复发热证,产后郁冒证,皆可小柴胡汤主之。“同证异治”,热结旁流证,因病情缓急之异,治法亦异;木邪乘土证,因病机侧重不同,治法亦异;少阳兼阳明腑实证,因证情治疗经过不同,治亦有别;太阳伤寒,因病情轻重不同,治疗有异。
张喜奎教授指出,《伤寒论》所述言简意赅,详此略彼,教人以活法,临证应用时,不仅当以无字中读伤寒,且应在无字中用伤寒。伤寒明言,可照用勿疑,而伤寒未及言明者,当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在学用《伤寒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异证同治、同证异治”说,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发展仲景学说,促进中医理论的完善和创新,且可开拓中医临床思路,扩大方药的应用范围,有利于解决临床中复杂多变的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