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世界卫生组织有研究成果表明:儿童生长发育有着显著的季节性。春季是一年中生长速度最快的季节,大约是秋季的2-2.5倍。所以,我们更要抓牢春季这个黄金长高期,帮助孩子在新的一年里长得更高、长得更快。我院儿科今年推出了“生长贴”,助力孩子的身高增长。
生长贴具体安排
贴敷时间:每周一至周日上午8:00-11:30,周一至周五下午14:00-16:30,每周一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疗程越长,效果越好。
贴敷地点:福建省人民医院1号楼5楼儿科中医外治室。
什么是生长贴
生长贴,选用经典古方配制成温和的膏药,贴在神阙穴、双侧足三里穴、双侧涌泉穴共5个穴位,并配合中药透药治疗,使其能够持续刺激、渗透、吸收。其主要功效是调整脏腑功能,补肾健脾,强筋健骨,促进儿童生长。
生长贴的适合人群
适合人群:2周岁以上到骨龄尚未闭合,有以下适应症的儿童:
(1)身高增长缓慢或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平均身高的儿童;
(2)体重偏轻、食欲不佳、厌食、营养不佳的儿童;
(3)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尤其,对于难以配合口服中药汤剂的小年龄儿童,生长贴这种外治方法更容易让儿童接受。
生长贴贴敷时间及注意事项
(1)贴敷方法:每次将生长贴贴于神阙穴、双侧足三里穴及双侧涌泉穴共5个穴位,并配合中药透药治疗。贴敷时间2小时,透药时间10分钟,每周1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
(2)在贴敷生长贴期间,若儿童能配合口服中药汤剂,可以共同促进生长,效果更佳;
(3)敷贴时间2小时,贴敷生长贴期间,若出现皮肤瘙痒、灼热等状况,可以提前将膏药撕下,但不能抓挠,避免出现出血、破皮等情况;
(4)生长贴贴敷期间,除了要按时来医院贴敷以外,还要配合生活方式的改善,主要是要吃得好、睡得够、多运动。吃得好就是要多吃富含动物蛋白的食物,例如牛奶、鸡蛋;睡得够就是尽量让孩子晚上10点前就上床休息;多运动就是要保证孩子一周至少5天,每天至少半小时的运动时间,尤其要以锻炼双下肢的运动为主,例如跳绳、摸高、篮球、羽毛球、游泳。
每日膳食建议
水煮蛋1个
纯牛奶300-500ml(尽量多换牌子喝)
肉类50-100g(红肉为主)
蔬菜(每餐要吃孩子自己拳头大小的量)
当季水果每日1-2种约200-300g
维生素D3:每天至少要补充400IU
生长贴相关问题解答
(1)生长贴每次都需要去医院贴吗?可不可以带回家自己贴?
首先,生长贴要配合中药透药治疗,透药治疗只能在医院做。其次,即使家长不想配合中药透药治疗,但生长贴最好配药后尽快使用,不要放置太久。放置太久容易变干,药效也会有所损失。所以,还是建议家长带着孩子每周一次来医院进行贴敷治疗。
(2)如果孩子已经在使用生长激素或性早熟的治疗药物,同时进行贴敷治疗是否会存在冲突?
生长贴贴敷促进儿童生长的主要方式是调整脏腑功能,补肾健脾,强筋健骨。其与其他的治疗是协同作用的,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达到共同促进生长的目的,不会有冲突。
(3)皮肤易过敏的孩子能贴吗?
生长贴选用经典古方配制成温和的膏药,不容易致敏。但个别皮肤敏感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少许皮肤变红或是出现皮疹,这可能是孩子对于胶布过敏,在贴敷过程中可以将胶布剪小,同时在贴敷过程中加强观察。而如果孩子出现严重湿疹、皮炎、感染破溃等情况,则禁止贴敷。
(4) 生长贴贴敷前需要先拍骨龄片吗?
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4岁以上儿童拍摄骨龄片的结果才较为准确。而在使用生长贴之前,需要专业医生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如果孩子有矮小或性早熟的情况,通常需要拍片了解骨龄情况,具体由医生建议。
(5)正常的生长速度是什么?怎么样算异常?
正常儿童生长发育速度:
3岁以下的儿童每年身高增长应不小于7厘米;
3岁至青春期的儿童每年身高增长应不小于5厘米;
青春期的儿童每年身高增长应不小于6厘米。
如孩子身高每年增长<5cm,或比同龄孩子明显长得快,或明显出现性发育情况,如女童7.5岁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男童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都应去医院了解是否存在生长激素缺乏或性早熟等情况。
春季来临,长高黄金期到来了,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我院儿科为所有儿童
准备了一份礼物。
活动时间
2024年2月24日14:30-17:00(周六)
活动地点
福建省人民医院1号楼5层儿科
活动内容
1、 身高体重测评
2、 四周岁以上儿童骨龄免费筛查,并进行生长发育科学指导
3、 骨龄异常或身高异常的孩子免费义诊
扫描报名:
温馨提示:
由于时间有限,本次活动人数限60人,以短信通知为报名成功。
转发本文到朋友圈可以凭借朋友圈截图免费领取生长贴,限30名额。
义诊专家简介
艾斯 主任医师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儿科科副主任,兼教研室主任工作,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获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学位,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彩虹婴儿儿童医院访问学者,兼任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儿童中西医结合诊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兼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研究会常务理事、世中联儿科分会理事、中医儿科文化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儿科医师合作共同体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等职务。承担或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厅级科研项目十余项。曾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发明专利1项,多次获得国家级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或二等奖。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三十余篇,SCI期刊源论著6篇。参与编写教材或专著14部,其中有4部为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