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视频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口述70年

【口述七十年】曾章超:中医不搞科研,一辈子都没有话语权
时间:2024-12-05 阅读:522 次


曾章超



教授,主任医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原任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儿科教研室主任,全国高等教育中医药儿科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非处方药评审专家及国家基本药物评审专家、福建省新药评审专家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我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五十余年,一直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工作,病人多是患肾病、血尿、腹泻、胃痛、哮喘、咳嗽、早熟、多发性抽动症的孩子。


我认为,中医不能一辈子只看病,不搞科研。不搞科研,一辈子都没有话语权。从中医药发展来说,也如此,要加大投入搞科研,才能在疑难病中取得突破、取得更好疗效。


打对中医和西医结合的靶点


1969年8月,我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现福建中医药大学),读的是六年制的医疗本科,师从福建省名老中医邹素庵、全国名老中医王鹏飞、刘韵远等名老中医。


刚毕业时,全国的中医药氛围都十分浓烈,提倡“一根针,一把草”治病、防病。


中医药存在几千年,有其生命力。但我认为,我们也应当客观地认识到,中医药不能包打天下。在部分病种上,我们要承认自己的配角位置。于是,七十年代末,我去北京进修,学习了新的理念,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几十年摸索,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


这么多年的临床实践也证明,只要打对了中医和西医结合的靶点,就能见疗效。


印象较深的是,1991年,一个5岁的男孩在家长带领下到福建省人民医院来找我,要求用中药治疗。我了解到,孩子在2岁时就因全身水肿,尿中泡沫增多,就诊于当地医院,经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频复发型)”。他在住院期间,用的是足量泼尼松口服治疗,水肿消退,尿蛋白转阴。但激素一减量,病情就复发,一年内复发了5次,还曾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尿蛋白始终不能持续转阴。


我查体发现,孩子精神倦怠,面色萎黄,眼睑微肿,舌质黯淡、边有瘀点、苔白腻、脉沉无力。中医诊断为水肿(阴水——脾肾两虚夹瘀),治以益气健脾补肾,活血化瘀,方为省人民医院制剂健脾固肾灵加减,泼尼松剂量暂时维持不变。


服用了12剂中药后,患儿精神好转,水肿消退,尿蛋白少量。在原中药方的基础上加了金樱子、芡实、菟丝子、益智仁、制附子等,服14剂中药后,患儿面色好转,食欲改善,尿蛋白转阴,泼尼松每月减5mg。之后,继续用原方调理治疗,随访1年尿蛋白持续阴性。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正规激素治疗后频繁复发者,半年内复发2次,或一年内复发3次以上,称为频复发型肾病综合征。这种病在儿科临床颇为常见,治疗较为棘手。


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频复发型肾病综合征的治疗,西药仍以激素为主,消除蛋白尿较快,但易反复,同时副作用较大。中医辨证治疗肾病,确实需要时间,但一经治愈不易复发,同时能纠正激素的副作用。


我临证注重治病求本,辨证论治,治病与防病相结合的学术思想。对小儿肾病,尤其是频复发型肾病综合征,中西治疗的临床疗效突出,副作用少。



中医不能一辈子只看病,不搞科研


过去,中医药很少搞临床研究,我们则从七十年代开始临床研究。


上世纪七十年代,福建省人民医院在福州的南门,也就是现在的福建省协和医院。我们用中医药治疗腹泻、痢疾、肺炎,也开展小儿腹泻、小儿肺炎等小儿常见病的科研工作。


1979年,省里举办福建省科学大会,我们把相关研究材料整理、报送到省里,获得福建省科学大会奖。那时候获奖,没有证书,就颁发一张奖状给我们集体,但我们觉得很光荣。


八十年代,我们调整中医药研究方向,主攻肾病综合征。


在当时,对于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西医、中医都没好办法,直到现在,全世界仍没明确病因,但不妨碍我们去探索治疗。那时,我刚好跟随北京人民医院王宝林老师,她从国外学了一套西医的办法,用激素治疗,我也跟着运用。


1987年,我正式立题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以五年为期,以期扬长避短,探讨出一种疗效快、复发少的治疗方案。


WHO有专门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方案、指南,激素从每公斤0.1mg/(kg/d)增加到2mg/(kg/d),可以激素治疗3个月,3个月以后停药意味着复发,公开的数据显示复发率达45%-90%。


我们起初根据WHO的方案去研究,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认为激素有效,但量很大,副作用就大,表现为颜面浮肿、抵抗力降低。为了使激素治疗副作用减少,疗效更好,我们根据疾病不同阶段辨证治疗。


五年间,我们积累了150例这类病人,最小的3岁,最大的14岁,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下称治疗组)100例(单纯型71例,肾炎型29例),单纯西药治疗组(下称对照组)50例(单纯型33例,肾炎型17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并经过2年以上随访。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和复发率2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和65%(P<0.01)。研究结果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无论在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和减少激素副作用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说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对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进行中西医结合系统的前瞻性研究荣获1993年度福建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994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同行专家鉴定一致认为:“本项目中西医结合方案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纠正激素副作用,减少肾病复发率,本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之后,我们又研究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指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正规泼尼松治疗8周无效应,或部分效应,或对激素依赖,或频复发者(半年内复发两次,或1年内复发3次以上)。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常见,治疗非常棘手,至今国内外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1987年1月至1993年12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相比西医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尤其在激素大剂量使用阶段,清解肾康灵能纠正阴虚阳亢。激素撤减阶段,健脾固肾灵能逐渐替代激素,在纠正阳虚、减少“反跳”方面发挥很好的作用。对于难转阴的肾病而有瘀血征象时,酌加当归、赤芍、益母草、丹参、泽兰等行效甚佳;对于长期不消的蛋白尿,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补肾固涩也是一个好的办法。


退休前,我一共发表了学术论文“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药抗复发治疗的初步探讨”等38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研究”“小儿难治性肾病临床研究”及“小儿频复发性肾病中西医结合抗复发治疗系列研究”等课题荣获省、厅级科技成果奖8项。



中医的传承发展也离不开人才培养


中医儿科的传承发展离不开科研工作,也离不开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我既是医生,又是学者,更是老师,我将自己宝贵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学者。


在小儿肾病综合征取得突破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医特色,提高儿科科研水平,我们申请立项,建中医儿科硕士点,1998年申报成功,1999年开始招生,较早于全国其他中医药大学。


2002年,经卫生部、人事部、国家中医管理局确定我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多年来,培养了9名硕士生、十几名福建中医药大学高级学徒,学生中的大部分都成为医院的骨干力量。我的学术继承人翁端怡已是主任医师,2006年被福州市总工会授予“名师带高徒”示范对子。


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立“曾章超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工作室成员皆为福建省人民医院中医儿科的临床医师,绝大部分为硕士或博士学历。他们在完成繁重临床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跟随我坐诊,收集、整理、归纳、总结我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


2017年,我们出版了《曾章超儿科学术经验集》,旨在彰显名老中医学术精髓及临证经验,丰富学说,有益于后学们借鉴。

Copyright © 福建省人民医院 官方网站 医院总机:0591-83258135 医院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817中路602号
闽ICP备09043133号   公网安备 35010302000129号  网站建设:一九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