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视频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资讯中心

【口述七十年】陈捷:人民医院任内十八年——我的“黄金时期”
时间:2024-12-02 阅读:1557 次


陈捷



2006.4-2014.5 担任副院长

2014.5-2019.6 担任副书记

2019.6-2024.10 担任院长


二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福建省人民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副院长、副书记、院长。


我是一名西医,在有着浓厚中医背景的福建省人民医院工作十八年了,这十八年是我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也是医院发展的“黄金时期”,我的医学事业与医院发展“同频共振”。


1999年,时任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同志来院视察,当时就提出“人民医院为人民”,这就成为我们的办院宗旨。这些年,我们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福建省卫健委和福建中医药大学的支持帮助下,在党委贯彻部署下,全院干部职工一起努力,共同让福建省人民医院有了今天的成绩,我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个人也得到了社会、业界和组织的认可。


十八年来,从医院副院长到副书记到院长,我牢记“人民医院为人民”嘱托,坚持医院要走中西医并重的道路,要求医生也是中西医并重,有了这样的思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医院成为综合实力雄厚,中医特色鲜明的综合性中医院。


很高兴,在卸任院长之际,有这样的机会,讲述我的“黄金时期”。



西医出身,

毅然选择中医院“闯事业”


我是福建医学院(现福建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的,毕业后分配到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我职业生涯的开端是在那里学习、成长,从住院医师成长为主任医师,且在38岁就成为省妇幼保健院最年轻的科主任。我特别感谢省妇幼保健院的培养,从老一辈医务工作者身上学到了专业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及敬业的工作态度。


1999年我在省妇幼做了职业生涯的第一台宫腔镜手术和腹腔镜手术,随着我的微创手术技术的日渐成熟,逐渐在全省乃至全国崭露头角。但我逐渐感受到了在省妇幼保健院事业发展进入“瓶颈”,很难再有提升的空间,我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支持,让我在学术上、临床上能有质的飞跃。


2006年,通过全省竞聘,我以专家型人才被引进到福建省人民医院,担任业务副院长。


为什么西医出身,我要选择到中医院呢?


当我想作出事业上的“转折”时,除了福建省人民医院,还有其他省属高水平医院,以及民营医院以百万年薪聘请我。时任福建中医学院的领导盛情邀请,希望为我搭建工作平台,助力我事业腾飞,把学科建好,帮助更多的病患,我被他们的诚意打动,选择了在福建省人民医院“闯事业”。


有许多同行不理解,为什么我会选择当时实力最薄弱的福建省人民医院?且认为,没有医院品牌的支撑,靠个人打拼一定没前途。


确实,当时的人民医院力量很弱,属于百废待兴的窘境。


初到福建省人民医院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当时福建省人民医院的党委书记带着我到我的专业“主阵地”妇科熟悉环境。让我始料未及的是,整个妇科病区灯光昏暗,不见几个医生,只有10张床,住着两个病人,一个是开刀术后的病人,另一个是在输液的盆腔炎病人。冷冷清清,给人感觉很萧条。


除了妇科的窘境之外,我经过医院的停车棚看到,因为病人少啊,连自行车都停不满。


我再了解得知,当时医院有500张床,有时住院患者不到一半,医院的年收入不足5000万。作为一家省属三甲医院,这样的业务量令人忧心。说实话,那时,其实我的心情很沉重的,不知能否改变现状。


不过,过了一年半载,我再到停车棚,看车的工人和我说:陈院长,自从您来了之后,有病人了,我看车的收入都增加了。更难想象的是,从那样的境况,发展到如今,医院病床1200多张,一些科室还一床难求,业务量已达到十五个亿。


我选择福建省人民医院,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对中医的向往。我看到了中医的优势和力量,尤其是中医在围术期及疑难杂症的独到作用。


开疆扩土,

以妇科发展带动全院外科系统手术微创化


担任副院长期间,我分管医疗外科系统,我以妇科的发展带动全院医疗外科系统微创能力提升,这期间我一直没有脱离临床。


当时压力很大。医院只有一栋9层的病房楼,在群众当中没有口碑,规模小。


举个形象的例子就可以说明当时医院的窘境:许多病人听说我要调到福建省人民医院,问我:人民医院在哪里?人民医院会做手术吗?你到人民医院是不是就不做手术了?甚至当时有病人要到福建省人民医院找我看病,出租车司机不知道福建省人民医院在哪,把我的病人拉到了省第二人民医院。


为什么一家省级综合性中医院会出现那样的窘境?


缺的是综合实力!医院没有综合实力,怎么发展?要知道,病人看病不管中医、西医,能治好病就会有口碑就有人气。纯中医的优势也仅体现在肛肠、蛇伤、骨伤等少数几个老牌中医科室。


客观地说,中医、西医都有局限性,相比较而言,中医的局限性更大。一家综合性中医院,没有综合实力,造成的结果就是病人流失越来越多,医院没有效益,人浮于事,人才也留不住,就是恶性循环。


怎么办?从我做起吧。


我是2006年7月份正式到岗,因为我积攒的微创手术经验和患者间良好的口碑,很多病人到福建省人民医院来就诊。一上岗,第一天我就连续做了四台手术,在医院引起了不小轰动,因为此前妇科一周只有一两台手术。


慢慢地,妇科从10张床,住2个病人,到105张床位;从一周一两台手术到一天十台、二十台、三十台……最初的妇科没有几个医生,整个团队都不会做微创手术。现在回忆起来,那时候真的很累,有时候我一个人一天要做十几台手术。查完房就开始上台做手术,连着做到下午,甚至到晚上。为了改变现状,从我一个人“独家经营”到毫无保留手把手带教,一个个培养,以老带新,形成梯队,大约花了两三年,我们妇科团队就成长起来了,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人人都会做微创手术,并打出了品牌。病种越来越丰富,从简单的妇科良性疾病微创,到恶性肿瘤、疑难重症、盆底等涵盖了所有妇科疾病的手术。很多疑难杂症,其他医院做不了的,都找到我们手术。


我们医院名气越来越大,成为全国首家卫生部妇科内镜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四级妇科手术培训基地,全省及全国各地的医生也慕名来进修学习,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妇科微创手术人才,我的学生有2人获得国际妇科腹腔镜手术技巧比赛世界冠军、1人获得全国冠军、1人获得全国第三名。


那么,怎么打响福建省人民医院的名声呢?


妇科医疗救治能力的提升是一方面,会诊手术演示、讲学也是打开医院知名度的很好“武器”。到福建省人民医院之后,我不断地开拓微创的“疆土”,那时候,微创技术刚发展,大家都需要这个技术,通过会诊、讲学把微创技术带到全省所有二甲以上医院以及外省许多三甲医院,我是中国第一个两赴欧洲进行手术演示的专家,也到港澳台地区,美国、欧洲的腔镜会议作过学术报告,这样打开了医院在省内外的知名度。我认为,这不仅是我个人的知名度,也是福建省人民医院的知名度,同时也是福建腔镜技术在世界的知名度。


我的一个学生,是福州一家市属医院的妇产科医生,她告诉我,她曾去美国纽约大学的一家医院,想进去参观,但是被拦下来了。那里的一个医生问她来自哪里,她说来自中国福州。医生问她:是不是中国台湾对面的那个福州,认不认识陈捷?她回答:陈捷是我的老师。因此,她被放行,允许进入参观。


历任校领导、院领导对妇科微创技术发展给予大力支持。要知道,在当时医院财力很薄弱情况下,学校、医院能够充分给予人才、设备、床位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我才有平台能放手开拓微创领域的疆土,随着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的不断完善,带动了医院外科系统的微创化。可以说,现在只要涉及到手术的科室,都能用上微创技术。整个医院也就“活”起来了。


“掌舵”中医院,

坚持走中西医并重的道路


2019年,组织上任命我担任院长,角色转变了,作为一院之长,怎么把工作做好?


上任之初,疫情袭来,一影响就是三年,这对于全国医疗系统都是不小的影响。我们的注意力转到抗击疫情,疫情爆发第一年,我主动请缨带队到武汉支援,顺利完成了任务。


回闽后疫情工作也占了不小的比重,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抓好医院的运营,不能让医院发展停滞。


我时刻要求自己,作为建院以来第一个西医出身的中医医院院长,不能让中医院西化,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融合,既要追求综合实力,更要彰显中医特色,中西医优势互补,医教研协同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中医不仅要开得了方子,也要拿得起刀子;而我们的西医医生,既要拿得起刀子,通过西学中也能开得了方子,要有中西医结合思维,在治病过程中,寻求中医等多学科支持,使得患者恢复更快,以此提升了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



几年来,通过妇科、肛肠科、骨伤科、蛇伤外科等优势专科带动了内、外、妇、儿各科均衡发展,多措并举,持续推进内科介入化,外科微创化,中医全科化,医疗质量不断提升。


经过几年努力,目前普通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胃肠外科、结直肠外科、甲乳外科均取得长足进步,血管外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肿瘤内科、疼痛科、老年病科、传统中医内科、针灸康复科等科室更是常常一床难求。


我任院长五年多来,医教研全面发展。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创历史新高,得到了社会各届的广泛赞誉:医院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创建“平安医院”活动表现突出集体、全国优质护理服务表现突出集体、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医院;“国考”A级;以全省第一名的佳绩通过三甲复评;医院1名专家陈民藩教授入选“国医大师”;肛肠科、儿科入选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中医骨伤科学成为国家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外科、妇科、儿科、肛肠科、护理学专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成为福建省唯一一家通过电子病历五级评价的中医院;作为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中医和中医全科规培重点专业基地,规培结业考核成绩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前茅,2022、2023年连续2年排名全国第一;获省部级科技成果11项,2024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创历史新高;补短板,强优势,新建中医药传承创新楼,增设床位200张。在省委省政府支持帮助下,今年八月份,我们的仓山新院区完成了选址,获批的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两个国家中医药重大项目,落地仓山分院区,开启了“一院两区”战略发展新篇章。


患者满意度是直观的,在全省中医院,我们的患者满意度是第一名。


我们医院有国家中医药重大项目: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和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分院区建成后将突破目前吉祥山院区40亩地,分院区面积80亩,预计可以新增800张床,届时全院床位将达2000张,让这些国家级大项目有充足的空间得以发展,成为引领医院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卸任院长,

坚信医院明天会更好


这十八年,我们医院从500张床到1200多张床,从年收入不到5000万到十五个亿,从单院区到即将有了分院区,我见证了医院快速发展。


这十八年,我个人也从主任医师成长为二级主任医师,成为教授、博导,成为福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成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这十八年,在管理医院的实践中,围绕着“人民医院为人民”的宗旨,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我个人得到了社会、业界和组织的认可。曾任全国多个学会的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获得全囯卫生计生系统先进个人、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回顾这些年个人的进步与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上级党委和院党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离不开班子成员卓越的贡献,离不开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感谢组织的信任,让我有了干事创业的大平台;感谢班子成员的支持和帮助,使得医院各项工作蓬勃发展;感谢医院全体干部职工的理解和包容,正是大家的齐心协力,才能取得以上成绩,并让我的任期交出了一份比较满意的成绩单。


2024年12月,福建省人民医院迎来70周年华诞,我坚信,我们医院的明天会更好,综合实力会更强,中医氛围会更加浓厚!谨以此文向为医院发展做出默默奉献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感谢,并向建院七十周年献礼。


Copyright © 福建省人民医院 官方网站 医院总机:0591-83258135 医院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817中路602号
闽ICP备09043133号   公网安备 35010302000129号  网站建设:一九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