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一、流派简介
流派祖居福建龙岩,累世业医,子孙一脉相承,百年间已历五传,其中直系四传。经历了第一代黄金源先生,第二代黄守林、黄守华先生,第三代黄小宾先生,第四代杨旭、王世军、施婉玲、黄玮杰先生薪火相传。
1958年,福建黄氏蛇伤学术流派传于榕城,政府高度重视蛇伤诊治,福建省卫生厅特聘黄守林至福建省中医研究所与福建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原省人民医院)设立蛇伤科,黄守林被业界誉为与季德胜齐名的“四大蛇医”。1999年第三代传承人黄小宾组建了福建省蛇伤救治中心,负责培训全省基层单位开展毒蛇咬伤的规范化诊治并承担全省蛇伤危重、疑难蛇伤病人的会诊、转诊工作。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毒蛇咬伤重点专病。2013年以黄小宾为学术带头人的蛇伤科团队喜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福建黄氏蛇伤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并于2017年顺利通过验收工作。2019年在第一批64家基础上择优确定了51家进入第二轮建设,并于2023年再次通过验收。
二、流派主要传承人
第一代:黄金源
第二代:黄守林、黄守华
第三代:黄小宾
第四代:王世军、施婉玲、杨旭、黄玮杰
第三、主要学术思想及特色技术
本流派治疗毒蛇咬伤专病以中医“首辨阴阳”、“血证论”为理论指导形成特有的辨证思想——五证论治,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蛇伤十三味方、三草汤、蛇伤胶囊等特色方剂及中成药,外治排毒解毒推广早期小夹板加弹性绷带绑扎法、八风八邪针刺排毒法、汗法解毒等特色疗法,针对蛇伤后期并发溃疡以中医祛腐生肌、偎脓长肉、肌平皮长作为理论基础灵活运用蚕食法、鲸吞法清创、再生医疗技术等手段修复创面及保全肢体。
1.八风、八邪针刺法:针对蛇伤早期肢体肿胀使用,起到减压、排毒、降低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等作用。
2.小夹板加弹性绷带绑扎法:该法具有延缓蛇毒的扩散速度,且不会造成患肢缺血坏死,应用时间较长可为治疗蛇伤争取时间等优点。
第四、特色制剂
蛇伤胶囊(闽药制字 Z06106044):为流派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黄小宾研制,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适用于各类毒蛇咬伤。
紫草油(闽药制字 Z06106033):具有收敛凉血、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疮疡、烫伤、湿疹之血热证。
第五、学术成果
1.2013年科研成果“清、消、汗、下四法解毒内外合治毒蛇咬伤的系列临床研究”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2017年科研成果“中医药治疗毒蛇咬伤的系列研究”获得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黄氏蛇伤学术流派在全国共设立19个黄氏蛇伤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二级工作站(江西省新干县中医院、四川泸州市中医医院、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宁德市中医院、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晋江市中医院、长乐市中医院、尤溪县中医院、屏南县医院、柘荣县中医院、龙岩市第二医院、泰宁县中医院、南平建阳区中医院、安溪县医院、安溪县中医院、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长乐区人民医院、江西宜春市中医院、重庆江津区中医院),将黄氏蛇伤救治思想和技术向全国推广,形成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4.专科骨干王世军作为主要执笔人,参与由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牵头的“中国蛇伤救治指南”撰写工作,2024.7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发表。英文版“The Chinese guideline for management of snakebites”于2024.9在《World J Emerg Med》发表(共同第一作者),填补了国际上中国蛇伤救治指南的空白。
5.专科骨干王世军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团体标准项目《毒蛇咬伤中医诊疗指南》撰写。
6.专科骨干王世军作为副主编,参与撰写《国际蛇伤诊疗指南中国专家解读》,于2024.5出版,是第一部由国内专家对国际蛇伤诊疗指南的全面解读。
7.2023年成立福建中医药大学蛇伤与蛇毒研究所。
8.黄氏蛇伤流派在国内业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是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蛇伤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蛇伤防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