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他是患者口中的“妙手仁医”,以精湛的推拿技艺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
他是学生眼中的“良师益友”, 以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推拿人才;
他是同行心中的“学术先锋”, 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为推动推拿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就是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新引进的医学人才,推拿科主任——李长辉。
李长辉,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怀揣着对中医推拿的热爱与执着,他扎根推拿临床一线,一干就是三十余年。
三十余载潜心钻研,三十余载春华秋实。李长辉主任在推拿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医术精湛,深受患者信赖。他擅长运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炎等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对脊柱四肢关节及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桃李满园,培育推拿英才。作为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福建省第二批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带徒工作指导老师,他倾囊相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推拿人才,为推拿事业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学术造诣深厚,推动学科发展。他主持完成国家中管局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2项,担任“十三五”科技出版社、“十四五”人民卫生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推拿手法学》副主编,参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疗技术手册》(2013普及版),负责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骶髂关节错缝症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修订》,为推动推拿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李长辉主任始终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理念。他积极探索推拿疗法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不断开拓推拿治疗的新领域。他常说:“推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要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推拿。”
以手为媒,传承创新。李长辉主任用他的双手,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健康,也为推拿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李长辉主任的加入,如虎添翼,必将大幅提升我院中医推拿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
专家介绍
李长辉 推拿科科主任
中共党员,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推拿临床、科研、教学工作。
●福建省第二批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带徒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会基础学组常委、福建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第六~八届)、福建省针灸学会第一届砭石与刮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主持完成国家中管局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2项
●担任“十三五”科技出版社、“十四五”人民卫生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推拿手法学》副主编、参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疗技术手册》(2013普及版),负责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骶髂关节错缝症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修订》
●发表省级及以上学术论文(含 sci)70 余篇
擅长:脊柱相关疾病(颈椎病、软组织扭挫伤、腰椎间盘突出、骨盆紊乱等)四肢骨关节疾病(肩周炎、网球肘、膝痹病等)的诊断与分期综合治疗。
门诊时间:周一到周五上午,周二、周三、周四下午
门诊地点:7号楼6楼614诊室
预约挂号:推拿科 推拿整脊专病门诊 李长辉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推拿科简介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推拿科成立于1956年,是闽派推拿的发源地、福建省建科最早的中医推拿专科门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福建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康复分会主任、副主任委员挂靠单位;科室始终传承我院推拿科创始人杨希贤学术思想——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并创新性提出“筋骨平衡、骨正筋柔”,“内外平衡、动静结合”的临床学术思想,开展脊柱、四肢骨关节及其相关疾病的阶段式分期综合康复治疗。
医疗团队
科室团队现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人,硕士学历3人。主持完成国家中管局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2项。担任“十三五”、“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推拿手法学》副主编,参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疗技术手册》(2013普及版),负责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骶髂关节错缝症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修订》;发表省级及以上刊物论文(含SCI)70余篇。承担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各大高校医学生临床带教实习及基层医生进修规培任务,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科室。
特色诊疗
目前团队以中医推拿手法与正骨整脊为主要治疗手段,同时开展针刺与艾灸、经络推刮法、拔罐运动疗法、筋膜刀、小针刀、电动牵引、功法导引等特色综合康复疗法。
诊疗范围
科室目前治疗病种有:一、伤科相关疾病:脊柱四肢关节疾病:颈椎病、颈性眩晕、颈性头痛、落枕、寰枢关节紊乱;肩周炎、肩袖损伤、网球肘;胸椎小关节紊乱、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行性病变;腰椎腰管狭窄症、膝骨关节炎、半月板损伤、软组织及四肢关节扭挫伤。二、小儿系统疾病:小儿斜颈,小儿厌食、小儿便秘、小儿消化不良、小儿夜啼、小儿过敏性鼻炎、体虚易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