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视频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医院新闻

【义诊活动】2025年3月4日世界肥胖日义诊:“推动系统变革,塑造健康人生”——科学认识肥胖,守护健康体重
时间:2025-03-06 阅读:431 次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今年的主题是“推动系统变革,塑造健康人生”,呼吁人们将关注点从个人转移到塑造我们健康的系统上。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联合内分泌代谢病科、康复科、治未病科、胃肠外科、临床营养科成功举办“世界肥胖日”多学科义诊活动。


      叶彬华主任医师提醒:注意预防隐形肥胖!



身材苗条,一查竟是“胖瘦子”

医生却说“快减肥”?


      30岁女子阿霞(化名)身材苗条。前阵子,她发现餐后血糖略微升高,上我院内分泌代谢病科检查,医生喊她“快去减肥”,这是咋回事?


      阿霞身高1米6多,体重50多公斤。前些日子的一次体检中,她发现自己的糖耐量受损,于是找到叶彬华主任医师就诊。经过检查,叶彬华主任医师发现她的餐后血糖虽然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但属于糖尿病前期,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糖尿病。


      阿霞年纪轻轻怎么和糖尿病沾边?叶彬华主任医师排除了糖尿病家族史后,从她的生活中寻找线索,发现她偏爱甜食,爱喝饮料,但几乎不运动,还常常熬夜。


      “虽然她看上去瘦瘦的,体重指数也正常,但其实藏着一个‘游泳圈’。”叶彬华主任医师说。果然,体脂测试发现,阿霞脂肪率高,肌肉少,已属于肥胖范畴。


      叶彬华主任医师介绍,有一种胖叫“隐形肥胖”,阿霞的情况就属于这种。她外表看着瘦,其实脂肪藏在不该长的地方,比如肚子里、肝脏上、血管间。这同样是健康的大敌。


      目前,叶彬华主任医师为阿霞制定了个性化的处方,指导她改变生活方式,增肌减脂,调整人体成分。


是否隐形肥胖?

可以这样判断!


      如何及时发现隐形肥胖呢?叶彬华主任医师介绍,判断是否肥胖,除了看体重指数外,还要看身体的脂肪比例,以及是否存在血脂、血糖高等内脏功能损害。


      一般来说,男性腰围超过90cm,女性超过85cm,就要警惕了。体脂率方面,男性超过25%,女性超过30%,说明脂肪过多。简单来说,如果看着瘦,但是肚子鼓鼓的,还摸不到明显肌肉,就要警惕肥胖的可能。


实现“健康瘦”,

要打“持久战”


      如何才能实现“健康瘦”呢?叶彬华主任医师表示,实现“健康瘦”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持续改进生活方式,包括每日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


      首先要吃对,要营养均衡。通过控制碳水、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多吃膳食纤维来调整饮食结构。尽量在家做饭,减少吃外卖。


      其次,要动起来。每周要保持150分钟的锻炼时间。不要久坐不动,上班族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运动,比如工作一会站起来喝喝水,拉伸、深蹲,即便是在乘坐地铁时,也可以伸伸腿,而不是低头玩手机。此外要规律作息,不要熬夜。


      最后,如果确诊肥胖症,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叶彬华主任医师介绍,肥胖可以选择阶梯式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中药及中医非药物疗法、抗肥胖药物治疗,以及代谢病手术等。


义诊活动现场剪影


1.内分泌代谢病科开展肥胖代谢性疾病筛查与治疗



2.临床营养科开展肥胖个体化饮食指导



3.康复科开展专业的肥胖运动干预



4.各科专家现场开展相关义诊活动。




5.免费试吃我院院内协定方荷叶消脂茶,测血压等活动




      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作为慢性疾病中的独立病种及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的诊疗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一、什么是肥胖?发病率如何?


      定义:肥胖是一种因体内脂肪异常或过度蓄积而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慢性疾病。亦有专家学者称为“以肥胖为基础的慢性疾病”,强调肥胖不仅是体形问题,更是代谢紊乱、炎症反应等多系统异常的体现。


      我国发病率: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按照我国标准,中国成年人(≥18岁)超重率为34.3%,肥胖症患病率为16.4%;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同样严峻,6~17岁青少年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成为慢性病低龄化的潜在风险。


二、如何初步诊断肥胖?


      肥胖的诊断需结合各项指标,综合评估脂肪分布与健康风险。普通成年人初步诊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体质指数(BMI):计算公式:BMI = 体重(kg)/ 身高(m²)。


中国标准:普通成年人:BMI≥28为肥胖,24≤BMI<28为超重。


●腰围(WC):反映内脏脂肪堆积,为中心性肥胖的核心指标。


男性≥90cm,女性≥85cm即可诊断为中心型肥胖。


●其他辅助指标:体脂率:男性>25%,女性>30%。


三、肥胖的危害:不只是“胖”那么简单


      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催化剂”,其危害包括:


●代谢性疾病: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等。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增加。


●呼吸系统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肿瘤风险:与结直肠癌、肝癌等多种癌症密切相关。


●心理与社会影响:自卑、抑郁、社交障碍等。


●其他疾病:关节炎、库欣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也是导致早亡和寿命降低、残疾和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


四、肥胖的综合治疗:

从“单一干预”到“多学科协作”


      2024年国家卫健委《肥胖症诊疗指南》强调,肥胖治疗需结合多学科手段:主要包括:行为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针对不一样的情况,设计个体化、全方位的治疗方案。


如需个体化方案,可前往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或肥胖门诊,并且我院“肥胖防治中心”即将于3月7日开诊,敬请期待!


门诊:临床营养科/肥胖门诊


地址:1号楼4层418诊室


时间:周一到周五全天


挂号科室:临床营养科 肥胖联合门诊


      我院肥胖防治中心将于3月7日开诊,依托多学科专家团队,构建包括病情评估、营养指导、运动指导、传统中医疗法、药物治疗等在内的一站式中西医综合诊疗平台。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是中国中西医结合营养食疗建设单位,全国百佳营养医学减重教学基地,福建省卫校临床实践基地,曾获评2017年“全国营养学科建设先进单位”。科室现有医师4人,其中博士、硕士学位3人,设营养门诊、肥胖门诊,配置人体成分分析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业务范围包括:患病人群的营养风险筛查、营养状况评定及营养治疗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各类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妊娠糖尿病、肥胖症、痛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肾病、肿瘤、胃肠、肝胆系统疾病)、特殊人群(孕产妇、儿童、学生、老年人)、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咨询与指导及各类治疗饮食的宣教工作。根据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病制宜的原则,结合中医体质辨识,为健康或患病人群制订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营养治疗方案。科室自主研发了玉竹乌梅饮、莲实健脾方,荷叶消脂茶等专科药膳食疗制剂,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同时科室承担多项课题研究,并发表国内、外论文数篇,负责福建老年大学、福州老年大学营养课程的理论授课。


专家介绍



      叶彬华,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导,注册营养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临床营养科主任。福建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福建中西医结合学会代谢与营养分会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等学术任职。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专著2本,参编专著3本,主编《四季药膳》荣获“福建省优秀科普图书三等奖”。主持6项课题,获得“福建医学科技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


      擅长:肥胖、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的中西医营养治疗。


      门诊时间:周一、二、四上午,周二、三下午


      预约挂号:叶彬华

Copyright © 福建省人民医院 官方网站 医院总机:0591-83258135 医院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817中路602号
闽ICP备09043133号   公网安备 35010302000129号  网站建设:一九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