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为进一步提升医院学科建设水平,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临床与科研深度融合,6月20日,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成功举办第三期学科建设与科研能力提升班。本次活动吸引了众多科研骨干积极参与,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交流热烈。
陈武进副院长出席并发表致辞。他强调,学科建设与科研能力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医学模式不断转变的今天,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对于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他鼓励大家珍惜此次学习机会,积极汲取前沿知识和先进经验,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医院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提升班邀请了多位业内知名专家进行精彩讲座。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程蕾蕾教授以《让临床难题秒变科研科创突破指示牌》为题,结合丰富的临床案例和科研实践,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从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将其转化为科研课题。她指出,临床医生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将临床难题视为科研创新的契机,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寻找解决方案,实现临床与科研的良性互动。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莫淼教授带来了《临床研究设计的统计学考量》的讲座。她详细阐述了统计学在临床研究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从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案的设计到数据的收集与分析,都进行了细致入微地讲解。莫教授强调,合理的统计学设计是确保临床研究结果可靠性和科学性的关键,临床科研人员要掌握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和方法,避免在研究过程中出现设计缺陷和数据分析错误。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陈彦教授围绕《医院制剂的申报与研发》展开讲解。她介绍了医院制剂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申报与研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陈教授指出,医院制剂是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重要体现,要加强医院制剂的研发和转化,为患者提供更多安全、有效、便捷的中药制剂。
讲座结束后,一场精彩的圆桌讨论将活动推向高潮。陈彦教授、莫淼教授与南昌大学向阳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围绕三个热点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在“如何平衡日常工作与科研投入,实现‘双轨并进’”的话题讨论中,嘉宾们一致认为,临床工作和科研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临床医生要合理安排时间,将临床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转化为科研思路,同时科研成果又能反哺临床,提高诊疗水平。可以通过建立科研团队、加强时间管理等方式,实现临床与科研的平衡发展。
针对“如何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领域协同创新”的话题,嘉宾们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见解。他们指出,学科交叉融合是当今医学发展的趋势,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可以通过搭建跨学科研究平台、组织跨学科科研项目等方式,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医学领域的创新发展。
在“如何将科研成果进行高效转化”的讨论中,嘉宾们强调了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们认为,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实际应用,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同时完善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和机制,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有力保障。
此次学科建设与科研能力提升班的成功举办,为我院医护人员和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拓宽了大家的学术视野,激发了科研热情。未来,我院将继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不断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