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8月4日下午,2025年医师节系列活动——首届“吉祥妙技”中医特色技术展示赛与西医手术视频展示赛决赛在医院7号楼15层学术厅盛大举行。来自全院的23名参赛选手齐聚一堂、同台竞技,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兼医院党委书记赵红佳、医院院长徐顺贵、副院长施婉玲亲临现场,福建省名中医张敏建主任、林源主任,原大外科王守铭主任、现大外科陈阳天主任等14位业内权威评审专家坐镇点评,全院医(技)药护人员、硕博研究生及进修生代表纷纷到场观赛,共同见证这场融合传承与创新的技术盛宴。
开幕式上,徐顺贵院长以“以技术传承创新赋能中西医协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致辞。他指出:“中医药是我院立院之本,承载着千年岐黄智慧;外科技术是强院之基,彰显着现代医学精度;中西医协同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守护患者健康的最优解。”他强调,本次赛事不仅是技术比拼的平台,更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实践场,期望通过赛事激发全院技术精进的内生动力,让“简、便、验、廉”的中医特色技术惠及更多患者,让精准高效的外科创新术式筑牢诊疗防线。
中医特色技术展示赛决赛
中医特色技术展示赛中,11位选手依次登场尽显风采。1号陈瑛玲以“条口透承山”针法治疗肩痹病,精准取穴诠释经络“远端取穴”精髓,演示中手法轻捷到位;2号陈琳的“颊针疗法”通过面部微针刺激对应躯体区域,操作简洁却显“针到痛减”实效;3号郑泳冰带来“非遗传承・李氏飞针”,百年针法在脑发育不全患儿康复中激活潜能,展现非遗技术当代生命力;4号施婧瑶的“龙砂开阖六气针法”结合节气规律调治偏颇体质,理论阐释深入浅出;5号喻仁宇的“穴位埋线”技术,通过可吸收线长效刺激穴位,为慢性病调理提供便捷方案;6号沈重庆的“三步理筋整脊手法”治疗脊柱病,按“松筋—调脊—固本”步骤层层递进,手法刚柔并济;7号邹燕海的“灵龟神灸”融合古法灸疗与现代康复理念,艾炷悬灸精准对应经络穴位;8号张良志的针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以针代刀”微创松解粘连组织,操作规范利落;9号黄发樟将“醒脑开窍”针刺法创新用于膝骨性关节炎,突破传统取穴思路显疗效;10号陈松怡的“李氏杵针”以特制杵具代针施术,避免破皮却达“透皮入穴”效果;11号陈松怡的“六经针法”则按六经辨证选穴组方,展现中医辨证施治灵活性。
中医特色技术展示赛决赛选手风采:
1号陈瑛玲“条口透承山”针法
2号陈琳“颊针疗法”
3号郑泳冰“非遗传承・李氏飞针”
4号施婧瑶“龙砂开阖六气针法”
5号喻仁宇“穴位埋线”
6号沈重庆“三步理筋整脊手法”
7号邹燕海“灵龟神灸”
8号张良志”针刀治疗“
9号黄发樟“醒脑开窍”针刺法
10号陈松怡“李氏杵针”
11号陈松怡“六经针法”
专家点评:
中医赛事后,赵红佳书记点评道:“选手们的展示既有‘守正’的定力,更有‘创新’的活力——今日展示的11项绝技,不仅是中医技艺的瑰宝,更是中医文化活态传承的生动见证。”她对选手提出期望:“希望大家以此次比赛为起点,做中医技术的‘三重角色’——做扎根经典的传承者,让老祖宗的智慧不失传;做贴近临床的创新者,让传统技术能应变;做乐于分享的推广者,让特色技术能落地,推动中医特色技术标准化、规范化走进更多诊室。”
西医手术展示赛决赛
西医手术视频展示赛中,13位选手以“视频+解说”呈现技术突破。1号王勋的“混合痔TST术式(大C环)”优化吻合器操作流程,减少术后出血与疼痛;2号黄荣晖的“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腹膜前修补术”,腹膜前间隙分离精准,补片放置平整牢固;3号王智健的“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经直肠拖出标本实现“无痕”微创,兼顾根治与功能保护;4号林毅的“腹腔镜下根治性直肠前切除术”,精准游离直肠系膜,淋巴结清扫彻底;5号刘洪的“肩袖撕裂关节镜治疗”,镜下缝合锚钉固定精准,术后功能康复方案完善;6号许圳鹏的“直肠脱垂Altemeier手术”,经会阴切除脱垂肠段并全层吻合,创伤小,并发症少且复发率低;7号孙星慧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切术”,沿外科包膜完整剜除腺体,出血少、恢复快;8号俞进的“腹腔镜高位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解剖层次清晰,淋巴结清扫范围达标;9号李阳的“高位复杂性肛瘘切开挂线术”,虚实结合挂线平衡引流与括约肌保护;10号章毅的“后腹腔镜下左侧肾上腺腺瘤(醛固酮瘤)切除术”,腹膜后间隙建立规范,瘤体完整切除且止血彻底;11号陈祖清的“痔上黏膜次环切术(大C环术式)”,根据痔核分布个性化设计环切范围;12号周枫的“耳内镜下面神经减压术+人工听骨听力重建”,双术式联合实现功能与形态双重修复;13号张虹(吴晓辉代汇报)的“结肠ESD术”精准切除肠道病灶,保肠保功能显“微创无痕”理念。
西医手术展示赛决赛选手风采:
1号王勋“混合痔TST术式(大C环)”优化吻合器操作
2号黄荣晖“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腹膜前修补术”
3号王智健“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4号林毅“腹腔镜下根治性直肠前切除术”
5号刘洪“肩袖撕裂关节镜治疗”
6号许圳鹏“直肠脱垂Altemeier手术”
7号孙星慧“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切术”
8号俞进“腹腔镜高位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
9号李阳“高位复杂性肛瘘切开挂线术”
10号章毅“后腹腔镜下左侧肾上腺腺瘤(醛固酮瘤)切除术”
11号陈祖清的“痔上黏膜次环切术(大C环术式)”
12号周枫的“耳内镜下面神经减压术+人工听骨听力重建”
13号张虹的“结肠ESD术”.JPG13号张虹(吴晓辉代汇报)“结肠ESD术”
专家点评:
西医赛事后,大外科主任陈阳天点评:“本次参赛作品集中展现了我院外科‘精准化操作、微创化理念、多学科协作’的发展方向,从术式改良到围术期管理创新,体现了外科团队‘以患者为中心’的技术追求。”他对外科团队提出期望:“希望外科同仁以赛事为契机,持续聚焦术式创新,让复杂手术更安全;聚焦流程优化,让围术期管理更精细;聚焦多学科协同,让疑难重症诊疗更高效,推动外科技术水平向更高精度、更广维度突破。”
本次赛事不仅挖掘出一批兼具临床价值与推广潜力的优质技术,更凝聚了“传承创新、精益求精”的医者共识。下一步,医院将系统梳理赛事成果,建立特色技术推广目录,通过专项培训、临床路径优化等方式推动技术落地;同时深化中西医协同机制,促进中医特色技术与西医精准诊疗深度融合,让传统医学瑰宝与现代外科技术共同守护患者健康,为建设区域领先的中西医结合强院注入持续动力。
中医特色技术展示赛决赛赛后合影
西医手术展示赛决赛赛后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