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视频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医院新闻

廖欢欢:从麻醉台到雪域高原,这朵福州“茉莉”“全能”绽放,以专业与温度续写医者担当
时间:2025-11-11 阅读:161 次



福州的“茉莉”,盛开在雪域高原

依然洁白、馨香

福建省人民医院

麻醉科医生廖欢欢

正是这样一朵来自南国的“茉莉”


       2024年3月,廖欢欢作为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专业技术人才,奔赴西藏昌都市,开展为期一年半的医疗援助。一年半期满,她又一次主动留下,如今正以福建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专业技术人才的身份,继续这段不平凡的旅程。


       “这是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体验。”她说,“虽然还没有结束,但我非常确定,这是我最正确、最无悔的选择。”



缘起:

一念既出,万山无阻


       援藏之前,西藏在廖欢欢心中,是遥远而神秘的存在。2024年初,当看到援藏干部选拔报名通知的那一刻,她没有一丝犹豫,第一时间报了名。“我觉得这件事太‘酷’了。”廖欢欢说,从医十七八年,她一直在安稳的工作环境中,是时候走出舒适区,给自己一点挑战,也为西藏的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尽管提前了解了高原气候,可飞机落地“世界海拔第二高的机场”——邦达机场时,她还是瞬间被高反击中。她是全队第一个晕过去的,最后由队友搀扶着、吸着氧气走下飞机。反复头晕、胸闷整整三天,她才逐渐适应这片土地的“馈赠”。


       然而,西藏也给了她意想不到的惊喜。初春的昌都,漫天飞雪,美得让她忘记“苦寒”。虽然每天晨起依旧会流鼻血,缺氧的感觉如影随形,她却在这片纯净的土地上,找到了新的使命。


担当:

一人双岗,情系高原


        廖欢欢对口支援的是昌都市妇幼保健院。医院基础设施还行,最缺的是人。她原本是带着支持院感科工作的任务前往,而当院领导得知她出身麻醉科,喜出望外,当即请她同时承担麻醉工作。


       原来医院里麻醉人才紧缺,在西藏,特别是偏远的牧区,许多孕产妇缺乏系统产检,往往临产或是身体出了问题才匆匆就医,不少人伴有高血糖、妊高症,甚至出现胎死腹中的危急情况。遇上这些情况,紧急手术,麻醉风险极高,需要更多人才的支援。



就这样

廖欢欢成了医院里的“双料科长”——

院感科科长兼麻醉科副科长



       一方面,作为院感负责人,她从零开始为医院搭建院感制度框架。她先把福建省人民医院的成熟制度“搬”过来,再结合当地实际逐一调整。有了制度,更要落实。她组织开展大量院内培训,筑牢医疗安全的防线。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医院去年顺利通过“二甲”初审。正因今年是创“甲”关键年,为了工作的延续性,她才选择了继续留下。


       另一方面,她战斗在临床一线,为妇孺保驾护航。




       有一次,一名待产孕妇痛得难以忍受,紧紧抓住廖欢欢的手,恳求直接剖宫产。而产科医生评估认为她顺产条件很好,能顺产尽量顺产。于是廖欢欢便和产科医生一起鼓励孕妇:“你放心,给我一点时间,我马上为你实施无痛分娩。”麻醉起效后,产妇瞬间轻松,最终顺利生下宝宝,对全程鼓励自己的欢欢医生感激不已。



绽放:

“六边形战士”全情投入


       “援藏的经历激发了我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潜能。”廖欢欢告诉记者。可以说,哪里需要她,她就奔向哪里,成了妥妥的“六边形战士”。



       她是“雪莲花”询问救助中心的志愿者,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关注当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她担任全国对口援藏30周年成就展福建展区的讲解员,宣传福建的文化、援助的成就;她时常深入基层义诊,为群众、师生培训急救知识……一次“跨域千里”的医疗保障任务中,她护送手足畸形的藏族患儿到福建手术。旅途中,她当起一名藏族小女孩的“临时妈妈”,全程照顾她。飞机上,尽管爷爷在身边,小女孩依然选择依偎在“临时妈妈”身边,安心入睡。术后,从女孩爷爷发来的视频里,廖欢欢看到孩子从不能走路,到欢快跳舞,心里满是成就感。





       还有一次急救培训,廖欢欢的课件中无意中保留了“蛇伤急救”内容,本想跳过不讲,却听学员说西藏也有蛇伤患者。她随后深入调研,发现整个西藏竟没有一家蛇伤救治中心。她立即与福建省人民医院的蛇伤专家王世军主任联系,询问是否可能在西藏设一个蛇伤救治站,两人一拍即合。今年10月下旬,在她和王世军主任牵头努力下,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黄氏蛇伤学术流派工作室二级工作站正式落地昌都市人民医院,填补蛇伤规范化治疗的空白。


       从发现需求到促成落地,她再一次见证了自己可以将“可能性”变成现实。



初心:

十年温暖,一生安慰


       廖欢欢说,自己从小就立志当医生,但未曾想最后做了麻醉科的医生。“当年我父亲不知哪儿听来‘麻醉科适合女生,打一针,患者能睡着就行’,让我选择了麻醉专业。”欢欢笑着说,直到入了行她才明白,麻醉绝不是“打一针了事”。她是手术期患者生命的“守护者”,手术台上,患者的血压、血糖、体温、镇痛效果等等,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患者能否平安苏醒及康复质量。


       她也深知,医生不仅要技术过硬,更要有人文关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十年前,一名小姑娘做手术,她为其实施半麻后,发现小姑娘十分紧张,于是全程握着她的手轻声安慰。没想到,十年后的医师节,她竟在一条医师节新闻的评论区看到这位姑娘的留言:“点名感谢省人民医院麻醉科欢欢(我甚至不记得全名),给我打完麻醉后看我紧张,握着我的手,全程陪伴。十年过去,欢欢医生,你还好吗?”原来,“总是去安慰”,真的可以温暖一个人十年。



       如今援藏的日子,这样双向奔赴的温暖依然让她幸福着。不久前,作为牙科筛查小分队的一员,廖欢欢走进校园,为孩子们进行窝沟封闭筛查。临走时,孩子们舍不得她,涌上来搂住她,依依不舍。一个小女孩还送她一幅画,画着一朵花,说:“欢欢医生,你美得像花一样。”那一刻,她体会到什么是“淋漓尽致的幸福”。



       援藏岁月让廖欢欢觉得“充满了小美好”,而唯一让她牵挂的,是远在福州的母亲。当初报名援藏,她直到临出发前才告诉母亲。母亲虽然吃惊,却依然选择支持,只叮嘱她“定期报平安”。有一次西藏发生地震,母亲在电视上看到震中离昌都很近,连拨了十几个电话却无人接通,让她心急如焚,这让欢欢十分内疚又感动。而这次她申请延期,母亲依然全力支持。只是没想到,不久后母亲却病倒了。“每天我只能通过视频看着她,却无能为力。”廖欢欢说,特别是听妈妈说“有点后悔答应你延期”,更是心如刀割。但好在母亲得到亲友悉心照顾,还有医院同事郑泳冰医生的治疗,身体逐渐好转。“亲友和医院就是我的大后方,让我更加心无旁骛。”


一年半的援藏岁月,不长

却悄然染白了廖欢欢的几缕发丝

她笑着说:“不怕白发,不秃头就行。”

这段不同寻常的人生

让她更加坚定、更加辽阔

 

“茉莉”依旧芬芳

而她的根,已扎进高原

廖欢欢用她的阳光与专业

让雪域闻到了福州的茉莉芳香

Copyright © 福建省人民医院 官方网站 医院总机:0591-83258135 医院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817中路602号
闽ICP备09043133号   公网安备 35010302000129号  网站建设:一九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