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2020年10月12日,福建省人民医院肾病科血透室在新成立的血管外科通力协助下,为一位85岁老大爷成功实施了上肢人工血管造瘘术。这位老大爷罹患尿毒症、糖尿病多年,自身血管条件较差,再加上长期血透,频繁穿刺,双上肢能做血透通路的自体血管均已损伤无法继续使用,只能靠临时放置的股静脉导管进行透析。而今人工血管造瘘手术的顺利完成,意味着老大爷3-4周后即可去掉影响其活动的临时股静脉导管,依靠人工血管通路继续规则血液透析,书写生命的传奇。
据血透室张文杰医生介绍,血管通路就是血透时可以穿刺的管道,借此管道人体血液与血透机连接,从而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因此血管通路也被称为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血管通路有自体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瘘及血透管三大类。通常首先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再考虑人工血管瘘,最后造瘘的血管资源耗尽后才使用血透管。由于人工血管造瘘对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管理的要求比较严格,故省内能开展人工血管造瘘的医院并不多。此例人工血管瘘的成功实施,填补了省人民医院空白,标志着省人民医院在血管通路的建立水平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血管外科夏印副主任医师与血透室张文杰医生在术中
人工血管与自体动静脉端成功吻合
人工血管血透通路手术完成
福建省人民医院肾病科创建于1995年,科室由专科门诊、专科病房、血液透析室、实验室组成,年门诊量、住院人数及透析患者人数均名列全省前茅,其中年透析患者达18000人次左右。科室目前拥有血透机、血滤机共32台,结肠透析机1台及美国巴德肾活检穿刺枪、中药离子导入仪、电子针灸治疗仪等先进的中西医治疗设备,满足肾病科的中西医监护、治疗手需求。同时,科室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积极开展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药物、毒物中毒抢救,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技术。常年开展颈、股静脉临时置管术,颈内静脉半永久管置入术,人工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以及中药结肠透析,中药离子导入等中医治疗技术。
协助参与此次人工血管造瘘的血管外科成立于今年10月,在夏印副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常规开展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接触性溶栓、机械血栓清除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腔内成型和/或人工血管搭桥术等大血管和外周血管疾病的综合手术治疗。同时,还开展种糖尿病足、难治性溃疡创面修复、血管瘤、血管畸形的综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日间微创治疗以及各种复杂动静脉造瘘建立及维护等。血管外科的成立,能为兄弟科室的血管疾病诊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张文杰医生介绍,肾病科与血管外科的强强联合,能够为各种需要建立/维护血管通路的患者提供极大的便利,减少患者往返不同医院带来的风险和负担,也能为患者减轻一定的经济负担,力争最大程度为更多的血透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
专家简介
夏印: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华中科技大学与美国哈佛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外科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主动脉疾病、血管畸形、下肢动静脉疾病的诊治,特别在静脉曲张及血管畸形/血管瘤的微创美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及糖尿病足、血管源性难愈性创面修复上有自己的独到的临床见解。
现任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及静脉血栓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委员会颈动脉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分会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组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中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下肢静脉曲张硬化技术VDM学院培训项目专家、顾问,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福建外科分会中青年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实验外科及转化医学学组副组长。
担任《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创伤外科杂志英文版》、《Clinics
in Surgery》审稿人。参与编译/写《Rutherford's
Vascular Surgery,7th edition》、《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ortic Aneurysms》、《Oxford specialisthandbook-Vascular Surgery,2nd edition》中文版、《糖尿病足及下肢慢性创面修复》第一版、《血管外科护理学》第一版等著作。
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成果二等奖一项,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面上项目一等资助一项、福建省自然基金资助项目一项及国家实用新型专项发明三项,发表文章近20篇,其中SCI文章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