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得了糖尿病,
需要终身服药吗?
很多糖尿病患者因为长期服药,认为得了“不治之症”从而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那么,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是一样的吗?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个临床案例。
21岁青年男性,2013年7月因“口干、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就诊我院内分泌科,查空腹血糖:14.6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9.03mmol/l;糖化血红蛋白:14.10%↑。尿常规:尿糖:3+↑,尿酮体:2+↑。诊断:2型糖尿病性酮症,收住院进一步治疗。住院后给予胰岛素及口服药降糖,配合医学营养及中药治疗。住院治疗1周后,患者症状缓解,查空腹血糖5.5-7.2mmol/l。出院后逐渐减量停用胰岛素,改予二甲双胍治疗6月后停用降糖药物。连续随访7年至今未用药。
由此可见,糖尿病通过及时和规范的治疗,是有可能停药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也表明:糖尿病患者经过治疗,约二十分之一的人可以获得糖尿病缓解,这部分人群在无降糖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血糖仍处于达标或正常状态。
2009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了第一份有关“糖尿病缓解”的专家共识,提出将“缓解”一词用来描述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的预后状态。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全球糖尿病报告》中提到,极低热量饮食和代谢手术均能有效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达到缓解糖尿病的效果。
2021年9月《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应运而生,共识介绍了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代谢手术三种治疗手段作为2型糖尿病的缓解方法。
针对这一背景,福建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联合营养科对有可能获得“糖尿病缓解”的人群开展“2型糖尿病缓解计划”。
那么,哪些糖尿病患者可能获得缓解?
(1)病程小于5年,尤其是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
(2)明确为2型糖尿病患者;
(3)年龄小于65岁。
(4)偏胖的糖尿病患者:BMI≥25kg/m2(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如果您符合以上4个条件,可以到内分泌科进一步评估是否可以获得糖尿病缓解。
2型糖尿病缓解计划怎么做?
(1)改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很多2型糖尿病的发病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以达到釜底抽薪的作用。我院临床营养科医师具有丰富的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经验,可制定个体化的食谱,同时配合运动,加强体重管理达到生活方式的改善。
(2)药物治疗
①糖化血红蛋白>9.0%或FPG>11.1mmol/L,或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者可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②糖化血红蛋白<9.0%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结合患者个体情况予以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双胍类、磺脲类、格列奈类、a糖苷酶抑制剂、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等。
(3)中医综合治疗
根据中医体质辨识予以健脾助运、清化湿热、疏肝解郁、益气养阴、补益脾肾等中医药手段治疗。
“2型糖尿病缓解计划”的治疗方式
01第一阶段:住院治疗阶段(约2周),进一步完善检查评估、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02第二阶段:门诊治疗阶段(约6个月),根据血糖控制情况继续调整降糖方案,评估治疗后缓解的可能转归;
03第三阶段:长期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随访。
“2型糖尿病缓解计划患者”的转归
01
停用降糖药物
无降糖药物治疗,血糖处于达标或正常状态;
02
简化降糖方案
单药治疗,血糖处于达标或正常状态;
03
无法获得缓解者
无法获得缓解者,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指导意见进行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性的疾病,通过缓解方案的实施可以让更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重获健康生活,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缓解2型糖尿病,不仅是减药、停药、平稳控制血糖,更是教会患者健康长寿的科学生活方式,并终身获益,也使患者的家庭受益,使社会受益。此外,早期的规范治疗,通过对患者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不仅可以消除高糖毒性,而且可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代谢记忆,为后期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邹大进,张征,纪立农.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1,29(09):641-652.
[2]李延兵,马建华,母义明.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专家指导意见[J].药品评价,2017,14(09):5-12+26.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04):317-411.
福建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地址:1号楼4层内分泌科406、407诊室及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
门诊咨询医师:江医生、邱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