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昨晚(9月5日)开始
大暴雨袭击榕城,
道路积水,交通受阻,
但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有这么一群医护人员,
他们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仍坚守岗位,
展现出无私奉献和高度的责任感。
在导管室里,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正在进行。
昨晚19时04分,胸痛中心工作群发布一张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胸痛中心快速一键启动。患者是一名51岁的女性,当天16:30开始出现持续胸痛不能缓解、气促、肢体麻木。19:00由家人送入人民医院急诊科,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内科林超、石洪、林飞宁副主任医师,与导管室林晓燕主管护师、林志捷技师接到胸痛中心电话,冒着暴雨,快速赶到医院,紧急开展急诊介入手术。经过急诊人员的密切配合下,迅速开通患者右冠血管,血流恢复,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急诊科、神经内科也上演着不屈与坚守。
昨晚急诊科一线、二线出车,医务人员被困在路上,积水不断上涨,车辆无法前行,医务人员选择徒步前行,连续奋战到天亮。
神经内科冯美平护士本应前往医院接下夜班,但由于道路积水严重,她被堵在上班的路上数小时,无法按时到达医院。
正值深夜,值守上夜班的张丽钦护士听闻情况,毅然决定顶班。她坚定地说:“现在已经深夜,雨势又大,到处积水。其他同事如果来接班,很可能会遇到危险。就让我来顶吧,没关系的。”
张丽钦护士
据悉,昨天神经内科的病人59人,一级护理22人,病重7人,夜班工作量大,张丽钦护士的行为展现了护理人员在关键时刻的坚韧和担当精神。
今天(9月6日),放射影像科、妇科、口腔科等科室持续接力,守护每一个生命。
放射影像科的王健主任,一名老党员,当听闻今天上班的胃肠机操作人员因路上积水无法到达工作地点时,二话不说便顶下了工作。王健主任七点半便已到达科室开始忙碌。
技术员林端和游素霞原本昨天已经上了24小时的班。然而,听闻今天白班技术员因大雨被困,他们不顾个人的劳累和风险,主动留下来坚守岗位。
令人动容的是,妇科护士方舒在上班途中因积水路滑跌倒,嘴唇破裂,血流不止。然而,她的伤口得以及时处理,这要归功于口腔科夏玲主任和陈丽娟护士。她们俩也是涉水上班,不惧恶劣天气。
口腔科夏玲主任(右)与陈丽娟护士(左)在为上班途中摔伤的护士方舒作清创缝合
夏玲主任表示:“平时步行十几分钟的上班路程,今天步行涉水半个小时才到医院。”
口腔科护士长陈守芳,这几日胸闷心悸,家人和同事都劝她休息,她却放心不下工作,冒雨到岗,她说“越是恶劣天气,越是会发生突发情况,我必须在岗!”果然,上班不久,就有跌倒外伤病人来就诊。
口腔科陈守芳护士长,今年是她护理工作三十年
心电图室也上演着与患者的健康之约。
科室负责人张丽枫医生涉水上班,路上换了三辆共享单车,接着蹚水步行将近两个小时,鞋子直接泡水报废了。她说:“今天有病人做动态心电图,已经约好了,怕病人来了我们没在。”
看到科室全员到岗,她很感动,尤其是得知将近八个月身孕的林梦兰医生也卷着裙角,赶到科室工作,她更是深受感动。
林梦兰医生
林如冰医生正在出报告
张丽枫医生换上工作服和拖鞋坚持工作
高维医生给学生讲题
淋着雨也要为患者“撑着伞” ,这是消化科的真实写照。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无声的行动。暴雨不止,积水凶猛,今晨全市公共交通停运,消化科仍全员到岗。
消化科林瑜主任,右侧输尿管结石,近期准备手术的她依然带病,跨过小区的“湖水”,冒着大雨,出现在医院的消化科门诊室,为她的“粉丝们”看诊。
消化科林瑜主任带病坚持看门诊
郑琳副主任医师涉水徒步一个半小时,坚持到岗,只为了赶赴数十名患者的“胃肠之旅”。郑宝乃医师的小电驴化身“小电船”,在过膝的“五四北海”中飘摇前行坚持到岗。到院时俨然成为高挽裤管的“农民小郑”,放下裤管立刻化身笑容温暖的“小郑医生”。
消化科郑琳副主任医师为患者做"胃肠之旅”一一胃肠镜手术
郑宝乃医生正在专注的为病人出胃镜报告
后勤部门也在不遗余力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行。
昨夜暴雨,保卫处连夜加强安全巡查工作。保安队长带队,并加派4名安保人员对全院的安全进行巡查。凌晨3点半,队长安排好工作才回警务室休息,早上6点又开始巡查。在巡查中发现大量窨井盖被水顶开,为防止人员车辆陷进井里,保安队长冒雨用沙袋压住井盖,并用反光锥等进行警示。晚上,值班人员发现3号楼CT室内积水有可能漫进操作室,立即找来清扫工具清除积水。此外,保安队长带领队员协助后勤处,对重点的位置(发热门诊的CT室、7号楼地下停车库)也进行了巡查。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中,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职业精神和人道关怀不会因恶劣的天气而消失或削弱。不仅展示了医护人员出色的敬业精神,也证明了他们在极端环境下的团队凝聚力和对患者生命安全的高度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