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病变也就是糖尿病肾病(DKD)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攀升。而糖尿病肾病是引起终末期肾病(ESRD)即尿毒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有超过40%的ESRD是由糖尿病肾病进展而来。
DKD尤其ESRD常常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不能单纯依靠临床医生制定的药物治疗方案,患者科学的自我管理是延缓疾病进展的基础,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具有极大的帮助。了解糖尿病肾病相关知识,做好早期筛查、营养运动管理、血糖血压监测及规范就医用药等自我管理,不仅有利于预防糖尿病肾病进展,还可以防治糖尿病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早期筛查
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以及病程5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应及时检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评估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早期发现DKD,以后每年应至少筛查1次,并监测24 h尿蛋白定量,有助于DKD的早期筛查诊断、监测病情及评估疗效。
营养管理
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盐饮食等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高风险因素,因此,DKD患者应当戒烟,限酒,定时定量健康饮食,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并合理分配三大营养物质摄入比例,将体重、血压、血脂、血糖都控制在理想范围,以降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风险。
DKD患者每日总能量摄入约25~30 kcal/kg,其中碳水化合物供能占50%~60%,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5%~20%。碳水化合物应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如糙米、燕麦、大麦、豆类等,严格控制蔗糖、果糖制品的摄入。蛋白质食物应一半以上为优质蛋白,即瘦肉、虾、鱼、奶制品、蛋类等动物蛋白,可适量摄入豆浆、豆腐等豆制品。对于早期DKD患者,推荐蛋白质摄入量为0.8 g/(kg•d),中晚期尚未进入血液透析的患者推荐蛋白质摄入量为0.6~0.8 g/(kg•d);而透析患者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量至1.0~1.2 g/(kg•d)。
运动管理
DKD患者除了“管住嘴”,还应“迈开腿”,适当运动,做好体重管理。运动讲究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早期DKD患者建议每天运动半小时,提倡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并保证充足的睡眠。DKD中晚期患者需减少运动量,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锻炼,病情较重时应当卧床休息。
血糖监测
定期血糖监测有助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动态了解自身血糖情况,也是患者控制血糖理想的必要措施。患者需要根据血糖情况调整生活习惯及用药方案,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1)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在6.5%~7.5%之间。老年患者可以适当放宽血糖要求,避免发生低血糖。(2)监测频率:血糖波动大或控制不达标者,建议每天监测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及睡前血糖(七段血糖);若糖化血红蛋白达标,血糖控制欠佳,可每周监测3、4天,每天监测七段血糖;血糖控制平稳且达标者,可每周1-2天分别监测1-2次血糖。当调整饮食、运动、作息等生活方式无法控制血糖达标时,应用降糖药物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
药物治疗
当患者确诊DKD后应当定期就诊肾病科,接受肾科医生的专业评估,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经过严格的饮食、运动管理,或已配合药物治疗,血糖仍不达标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包括糖尿病并发症或其他合并症的治疗方案,切勿自行随意加减或更换药物。
DKD重在早期发现疾病,尽早干预,防治结合,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加强自我管理,科学调整饮食结构和运动方式,合理应用药物,牢牢掌握健康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及血糖监测这“五架马车”,就可以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发生,延缓疾病进展,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我院肾病科治疗糖尿病肾病特色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肾病科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上有鲜明的特色,不但根据辨证予中药汤剂口服,且有专门的院内制剂,擅用中医外治法,同时推出多种可口的药膳,满足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的需求,治疗疾病的同时降低西药副作用,在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1)院内制剂
益肾降糖饮、益肾清浊口服液等为我省著名中医肾病专家阮诗玮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方,已制成我院院内制剂。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根据中医临床辨证,选取不同院内制剂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水肿、泡沫尿、食欲不振等症状,还可改善血糖、血压、肾功能、尿蛋白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益肾降糖饮、益肾清浊口服液携带方便,口感清甜,疗效显著,深得广大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喜爱,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2)中医外治法
作为中医综合性医院,中医非药物疗法是我们的特长。我院肾病科擅长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分别选用中药热奄包、穴位贴敷、中药足浴、耳穴压豆、艾灸等中医外治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水肿、泡沫尿、恶心、失眠等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减轻西药的副作用,同时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副作用小等优点。如中药热奄包治疗:适用于水肿、泡沫尿、大便不调、恶心呕吐、疲乏、腰酸诸症。处方:制吴茱萸100g、菟丝子100g、补骨脂100g、炒莱菔子100g(大便干结者加芒硝100g)。选穴:神阙、肾俞等。功效:补肾散寒、行气和胃(通便)。将装入棉布袋内的中药药包于微坡炉内加热,置于选取的穴位患处热敷,可重复加热使用。还可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应用不同的处方制成中药热奄包治疗。
(3)中药药膳
对于糖尿病肾病早中期出现水肿、蛋白尿者,药膳方如下:①鲤鱼莲子粥:组成:鲤鱼一尾(约200g),莲子30g,粳米100g。用法:将鱼去鳞及内脏,入莲子、粳米煮粥食用。功效:健脾养胃利水。②黄芪炖鸡:组成:黄芪100g,童子鸡1只(约300g)。用法:加水炖至肉烂,去黄芪吃鸡肉,喝鸡汤2—3日一次。功效:益气健脾补肾。肾功能异常者可食用琼花虾仁汤,配方如下:燕皮100克,猪肉200克,虾仁200克,鸡蛋2只,豆腐2块,青菜250克。制法:将虾仁、猪肉、剁碎,打入1只鸡蛋,加入少许葱、盐、味精、生粉拌匀,用燕皮包成饺子或馄炖,将另一只鸡蛋打散在豆腐中,加味精盐、猪油、生粉拌匀。锅内加水,煮开后将饺子放入煮开,然后倒入鸡蛋及红萝卜片、青菜叶、沸后即成,吃菜喝汤。功效:补肾壮阳、补充蛋白质。
糖尿病肾病发病率高,进展快,并发症多,因此,患者应尽早做好自我管理,规范就医用药,多管齐下,全方位防治糖尿病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肾病科简介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肾病科创建于1995年,在老一辈肾病专家王智、阮诗玮等的带领下,开展肾穿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技术,科室经过短短几年的建设就迈入了省内先进行列。目前肾病科已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慢性肾炎重点专病和“十二五”肾病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福建省“创双高“中医肾病建设单位,福建省中医肾病重点专科,福建省中医肾病研究室,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分会主任委员挂靠单位。同时是福建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科研、教学中心,是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内科肾脏病博士、硕士授予点。
科室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疗效显著,年门诊量、住院人数及透析患者人数在全省名列前茅,在肾脏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科室自主研发了7种中药制剂,在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泌尿系结石、泌尿系感染等疾病上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开展针灸、耳穴埋豆、中药泡脚、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结肠透析等中医非药物治疗。在肾病综合征治疗方面,科室提出“以病理为基础,以改善患者全身状况为先导,适时施治,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思路,治疗有效率达到92.7%,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降低了西药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副作用。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治疗方面,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和西药对症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极大延缓了患者肾功能恶化的速度。在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蛋白尿或血尿、单纯性蛋白尿、镜下血尿、急性肾炎、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乙肝相关性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等疾病的治疗上,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