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经常听人说晚上睡不着,但术后睡不着却鲜有耳闻。
手术后不少患者会有这种经历——睡不着、频繁醒,出院后甚至转变成慢性睡眠障碍。那大家知道什么是术后睡眠障碍(postoperative sleep disturbances,PSD)吗?它是怎么发生的,当我们遇上了又能怎么办呢?来~小麻医课堂为您解答疑惑!
术后睡眠障碍指什么?
手术后出现的睡眠-觉醒节律紊乱,导致睡眠质量或睡眠行为异常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入睡困难、不能熟睡、夜间易醒、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碎片化、白天困倦等。
PSD发生率多少,持续多长时间?
PSD相对普遍且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术后1周内常见。研究报道42%的患者术后出现睡眠障碍,23%的患者睡眠障碍可持续4天。在术后第15天约有 1/4的患者会再次出现睡眠不足。
术后睡眠障碍可能需要1-3个月才恢复到术前水平,部分患者可能持续6个月。
术后睡眠障碍有哪些危害?
PSD可引起术后痛觉敏化、慢性疼痛;血压波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血管并发症;低氧血症;术后谵妄;功能恢复延迟、住院时间延长。
术后睡眠障碍的常见的原因有哪些?
1、疼痛;
2、手术创伤,长时间大手术;
3、药物的副作用:如,类固醇、阿片类药物;
4、紧张焦虑;
5、频繁的医疗操作;
6、环境干扰:如仪器噪音、灯光、输液管路束缚等。
PSD如何预防?
1.术前准备:术前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可减少心理因素(如焦虑紧张)对睡眠的影响。
2.手术方案:选择创伤小的手术方式(如腔镜手术、介入手术等)有助于减少术后睡眠障碍的发生。有研究表明,患者白天进行手术比晚上进行手术术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低,可尽量安排高危患者白天进行手术。
3.麻醉方案:制定个体化麻醉方案,在减少术后睡眠障碍方面,局部麻醉优于全身麻醉,实施全身麻醉时复合区域神经阻滞优于单纯全身麻醉。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可增强镇静效果,提高术后睡眠质量。
4.疼痛管理:可通过区域阻滞、非甾体抗炎药等多模式镇痛方法,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从而提高睡眠质量,降低术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
5.术后管理:减少噪声污染及光线干扰,创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护理活动、使用耳塞和眼罩等)可将环境因素对睡眠的影响降到最低。
术后睡眠障碍如何治疗?
非药物治疗:首先考虑非药物治疗。
1.尽可能纠正可去除的因素(如疼痛、干扰睡眠的药物、焦虑、环境等)。
2.正念训练、个性化音乐:增强病人的自我调控意识、消除紧张、焦虑情绪、有效缓解压力。
3.穴位刺激疗法:常用穴位有神门、内关、百会、印堂、安眠穴及耳穴等。通过针灸治疗、指压法、穴位按压、穴位注射、艾灸、穴位贴敷、耳穴压贴等,改善人体神经递质水平,调节生物钟,进而改善术后睡眠质量。中药枕疗法、中药足浴、推拿等方法也可有效改善睡眠。
药物治疗:
1.药物:唑吡坦、右佐匹克隆等助眠药物用于改善睡眠质量;普瑞巴林、褪黑素等也有助于PSD的治疗;中药汤剂可辨证施治于PSD患者。
2.麻醉睡眠治疗技术:
星状神经节阻滞——可预防和治疗部分术后睡眠障碍患者,改善远期睡眠质量。
麻醉诱导睡眠疗法——通过麻醉药物(右美托咪定等)注射或吸入模拟正常睡眠,恢复睡眠节律。
总之,术后睡眠障碍发病率高、影响患者康复,应给予重视。术前避免紧张焦虑、减少环境干扰,优化手术麻醉方案可减少术后睡眠障碍的发生。如发生了PSD,也不必过于紧张,穴位刺激、药物、麻醉等多种方法均有助于治疗。
麻醉科简介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麻醉科创建于1980年,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一级临床科室。科室现有麻醉医师39人及麻醉护士5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8人,技术力量雄厚,人才结构合理。科室拥有各种先进的设备以及多种特殊功能测量仪,能承担各种类型及疑难杂症的手术麻醉,并开展急慢性疼痛治疗、舒适化诊疗如:无痛人流、分娩镇痛、无痛胃肠镜、无痛气管镜等,麻醉质量及安全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室专门开设麻醉专家门诊,进一步方便患者就诊。在教学方面,科室承担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任务以及临床医师的培训工作。在科研方面,综合实力较强,近年来获得福建省医学科技奖1项,承担省、厅级科研项目3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