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今年22岁的小罗,已经有痛风病史5年了。高中时家人心疼他学习压力大,常常煲各种高汤给他补身体,某个夜晚小罗突然出现了左足第一跖趾关节肿痛,家人赶忙带他去医院,经过详细检查,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
原来,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让小罗的血尿酸水平不断攀升,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处沉积,最终引发了这次痛风发作。医生反复告诫小罗和家人,往后一定要严格控制饮食,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规律服药,定期来医院复诊复查。
小罗刚开始并没有放在心上,间断服用秋水仙碱、别嘌醇、苯溴马隆等药物治疗,没有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随着时间流逝,痛风发作得越来越频繁,每2-3个月就发作一次,关节肿痛从第一跖趾关节逐渐发展至双踝、双膝关节,成了小罗生活里的梦魇,严重影响日常的正常生活。
1周前,小罗再次出现双足跖趾、双踝、双膝关节肿痛伴活动受限,在家人的陪同下慕名来到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风湿病科就诊,俞烜华副主任医师给小罗进行了详细全面的检查,生化全套示:谷丙转氨酶:62.0U/L↑,肌酐:104.9umol/L↑,尿酸:543.1umol/L↑;胆固醇、甘油三酯也明显升高;炎症指标:血沉66mm/h↑,C反应蛋白80.04mg/L↑;关节彩超提示:双侧踝关节积液伴滑膜增生;左第一跖趾关节、右第四跖趾关节滑膜增生伴点状强回声,考虑痛风性关节炎可能性大。双足X线片:考虑右足第一跖趾痛风性关节炎。这些指标提示,小罗年纪轻轻,痛风已经影响到了肝肾功能,严重危害身体健康,俞烜华副主任医师将痛风的定义、危害、如何进行饮食控制以及治疗等详细告知小罗,经过这次痛风发作,小罗也意识到了痛风的危害,决意严格控制饮食、规律就诊,定期复查相关指标,打败痛风“恶魔”。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于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
高尿酸血症(HUA)是指成人在正常嘌呤饮食情况下,不分男女,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当人体血尿酸浓度超过这一数值,尿酸盐结晶可能在关节沉积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2021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呈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患病人群约1.77亿,2023版《痛风诊疗规范》提及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达24.5%。
国际医学组织与患者协会共同倡导将每年的4月20日作为世界痛风日,与高尿酸血症临界值“420μmol/L”形成巧妙的数字呼应,成为公众记忆与信息传播的关键连接点,旨在提高公众对痛风发病率持续上升趋势的关注,呼吁公众关注痛风患者的健康困境。
(图片来源:百度)
2025年04月20日是第9个世界痛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数字改变痛风”——随着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飞速发展,痛风管理正从“经验医学”迈向“精准医疗”。
一、认识痛风:一场全身的炎症代谢风暴
痛风并非单纯的“关节炎”,还常常并发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代谢综合征。痛风反复发作会形成痛风石、慢性痛风石关节炎,导致关节僵硬变形、功能障碍;沉积于肾脏可引起尿酸性肾结石、尿酸盐性肾病;尿酸可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还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认识痛风
(图片来源:百度)
二、痛风四个时期:症状各不同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表现为波动性或持续性的高尿酸血症,但尚未出现痛风关节肿痛症状,部分患者可能终身都不会出现症状,但血尿酸越高发生痛风风险越高。
2、急性发作期:典型的痛风发作常在夜间突然起病,发作前可能存在饮酒、高嘌呤饮食、受寒以及剧烈运动等诱发因素,呈进行性加重的撕裂、刀割或咬噬样疼痛,受累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红肿触痛,肤温明显升高,超过50%的患者首发于足第一跖趾关节。此外,足背、足跟、踝、膝关节,手指关节、肘、腕关节也可受到累及。
3、发作间歇期:两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之间的阶段,多数患者在初次发作后1~2年内复发,随着病情进展,发作频率逐渐增加,发作持续时间延长,甚至部分患者发作后症状不能完全缓解,发展成难治性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4、慢性痛风石病变期:主要表现为皮下痛风石和慢性痛风石关节炎,痛风石常见于耳廓、反复发作关节的周围以及鹰嘴、跟腱、髌骨滑囊等部位,慢性痛风石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持续肿痛、压痛、畸形以及功能障碍、关节骨质破坏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双手、双足可见痛风石形成
三、痛风科学防治:从饮食到中西医药物
1.急性期治疗:多休息,肿痛关节制动,避免劳累,多饮水。
药物首选:非甾体抗炎止痛药(NSAIDs)、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及生物制剂等,目的在于快速控制关节炎症,减轻疼痛。
此外中医辨证论治如湿热内蕴证选用四妙散加减及我院三黄散+芒硝、冰片外敷等对关节肿痛亦有不错疗效。
我院三黄散+冰片+芒硝外敷治疗
2.长期降尿酸治疗
目标值:血尿酸<360μmol/L(部分高尿酸血症以及无痛风石形成的痛风患者)或<300μmol/L(存在痛风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性关节炎频繁发作)。
常用药物:
1.抑制尿酸生成:非布司他(需注意心血管安全、肝损害)、别嘌醇(需完善HLA-B5801基因检查,注意过敏反应、肝损害);
2.促进尿酸排泄:苯溴马隆(需注意肾结石、肾功能情况)及即将上市的新型高选择性URAT1抑制剂(URAT1是负责将尿酸由尿液运回血液中的重要蛋白,抑制了URAT1后,尿酸就可以从尿液中加速排出):多替诺雷;
3.碱化尿液:碳酸氢钠、枸橼酸氢钾钠颗粒等。
此外现代药理学研究提示土茯苓、萆薢、车前子、薏苡仁、菊苣等中草药均有降尿酸功效,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辨证使用。
3.生活方式干预
限制高嘌呤食物:海鲜(鱿鱼、虾、蟹、贝壳类等)、动物内脏、高汤(浓肉汤、火锅)、酒精(尤其是啤酒)、高果糖饮料(可增加嘌呤合成)等。
推荐饮食:应在食物多样、均衡营养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膳食调整。每天保证谷薯类、蔬菜和水果、畜禽鱼蛋奶、大豆和坚果的摄入,食物品种每天应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
运动:肥胖者需减重,可选择适度有氧运动,建议选择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诱发痛风发作。
饮水:每日2000ml以上,可增加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白开水是最佳选择,也可适量饮用淡茶水、无糖黑咖啡。
食养原则和建议
(图片来源:《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
四、“数字改变痛风”
——数字赋能,开启痛风管理新篇章
在过去,痛风的管理主要依赖于患者定期到医院就诊,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血尿酸检测结果来调整治疗方案。患者需要记住自己的饮食禁忌,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然而,这种传统管理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患者的依从性难以保证。很多患者在关节疼痛缓解后,就自行停止服药,不注意饮食控制,导致痛风反复发作。另一方面,医生无法实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难以及时掌握患者在两次就诊之间的生活方式、尿酸波动等情况,不能及时给予指导和调整治疗方案,常常导致病情反复、治疗效果不佳。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痛风患者的健康管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数字技术从诊断、治疗、病情监测到日常管理等各个环节,为痛风人群带来全方位的益处。
智能穿戴设备与健康监测: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这些设备可以监测日常运动步数、心率、睡眠等情况,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对痛风的影响,鼓励他们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移动医疗应用:通过痛风管理类APP、小程序,患者可以记录尿酸数值形成个人尿酸变化曲线,直观地看到尿酸水平的波动情况,可根据自身尿酸情况,通过查询丰富的食物嘌呤数据库,得到合理的饮食建议。
远程医疗与医患互动:通过视频问诊、线上咨询等远程医疗方式,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关于高尿酸血症、痛风的疑问,能随时向医生咨询,获得专业的解答和指导。
AI辅助诊断与个性化治疗:AI与大数据分析能够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管理方案。AI营养师可结合个体代谢特征提供精准的饮食建议,AI系统能够帮助医生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图片来源:AI画图)
对于痛风患者来说,不妨从现在开始,利用可穿戴设备和痛风管理APP,记录自己的健康数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服用药物,定期专科复诊,复查血尿酸等指标;遇到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共同努力,让痛风不再成为生活的困扰,用数字为健康保驾护航。
在这个数字时代,让我们携手共进,以数字赋能开启痛风管理的崭新篇章,迈向更健康的未来。
五、我院风湿病科
已开设“高尿酸血症/痛风专病门诊”
为了给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提供更加专业、便捷的就诊平台,我院风湿病科已开设“高尿酸血症/痛风专病门诊”2年余。
该专病门诊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采用中西医结合、个体化诊疗,使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体验优质、精准的中西医结合综合化、个体化诊疗服务,控制血尿酸达标,有望治愈痛风,目前辐射福州本地及周边地区,口口相传,得到广大患者一致好评。
高尿酸血症/痛风专病出诊医生:俞烜华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门诊时间、诊室:每周五上午;7号楼3层名医苑305诊室
预约挂号、咨询电话:0591-83940303。
专家简介
俞烜华,风湿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职副教授,入选福建省西学中高级人才研修项目。担任亚太抗风湿病联盟(APLAR)青年医师委员会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福建省青年医师协会理事,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委,福建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委,福建省免疫学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常委,福建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福建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分会委员,福建省免疫学会风湿免疫专委会委员,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分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与脊柱关节炎学组、慢病学组委员。
《中国医药科学》、《中国当代医药》编委;《中国医学创新》、《中外医学研究》特约编委;《中国全科医学》、《世界中医药》、《中国医药导报》、《中国现代医生》审稿专家、《医学界》专栏作者。
科研工作:主持多项省、厅级课题,已发表SCI、CSCD、北大核心等文章2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2部。
擅长:高尿酸血症、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白塞病、系统性硬化症、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纤维肌痛综合征、风湿性多肌痛等风湿免疫病的规范诊疗。
门诊时间
高尿酸血症/痛风专病门诊:每周五上午(7号楼3楼名医苑305诊室)
风湿病科门诊:每周二全天、周三上午(1号楼2楼215诊室)
预约挂号:
风湿病科 高尿酸血症/痛风专病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