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嗨!你知道吗?肝脏就像你身体里的一个“24小时不休息的大管家”,它负责代谢、解毒、造血等多种功能,保护它的健康对于维持我们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但是,如果你的肝脏每日每夜都必须处理身体里面过多的糖分和脂肪,这些“甜蜜的负担”可能会成为沉重的包袱,甚至使你患上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近些年来,随着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流行,全球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发病率不断增高。而且,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互为因果,共同促进冠心病、慢性肾脏病、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发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已严重威胁着我们大家的健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神秘面纱吧!
一、什么是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是遗传易感个体由于营养过剩和胰岛素抵抗引起的慢性代谢应激性肝病。其进展分为代谢相关脂肪肝、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纤维化、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硬化4个阶段,并且会悄悄地升级哦!甚至最终长出肝癌!
01
代谢相关脂肪肝——可逆窗口期
肝脏脂肪浸润,肝细胞变胖。
02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关键转折点
肝脏发炎了。
03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纤维化——肝脏长出“疤痕”
肝脏变硬了。
04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硬化——终末阶段
进入肝硬化。
关键提示:前2个阶段可逆,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二、谁是高危人群
以下人群需格外警惕:
●肥胖或超重者
●2型糖尿病患者
●高血脂患者
●高血压患者
●长期高脂肪高热量膳食结构、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
有数据警示:我国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病率超30%,其中约20%可能进展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
三、“火眼金睛”:如何揪出脂肪肝?
多数轻度患者,就像在平静湖面划船,几乎感觉不到异常。然而,随着病情的发展,“警报” 会逐渐拉响,比如右上腹隐痛、乏力、黄疸等。当你的皮肤和巩膜像被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黄色,这表明肝脏的代谢功能已受到严重损害。所以,一定要及时地评估病情,了解脂肪肝到了哪一步!
1.肝脏评估
●基础检查
腹部B超、肝脏瞬时弹性成像,可评估肝脏脂肪含量和纤维化程度;抽血查肝功能,可无创评估脂肪性肝炎。
●金标准
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是肝硬化分型分期的金标准。
●定期监测
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评分系统和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有助于随访监测肝纤维化的进展。已明确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纤维化、肝硬化均需要定期通过甲胎蛋白和超声筛查有无肝癌。疑似情况需进一步查肝脏核磁共振。
2.代谢筛查
通过监测空腹、餐后血糖或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脂、肾功能等可评估代谢综合征风险;颈动脉超声可筛查有无动脉硬化。
3.病因鉴别
通过病史排查有无过量饮酒行为;通过肝炎病毒标记物、自身抗体等检验排查是否合并病毒性肝炎、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药物性肝损伤等导致肝脂肪变的病因。
四、预防、逆转与治疗:抓住黄金窗口期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暂无特效药,但不良生活方式干预是最有效手段:
1.饮食调整
●多吃:新鲜水果、绿色蔬菜、全谷物、深海鱼、豆类等食物
●少吃:精制碳水化合物、含糖饮料、深加工食品
●推荐:①调整饮食兼顾控制能量摄入和调整饮食结构。②多饮水并将每天钠(盐)摄入限制在2300mg以内。③使用橄榄油、亚麻籽油。④烹饪方式选择水煮、凉拌、清蒸的方式。
2.运动处方
●每周3~5d累计135min以上或累计150~240min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车、游泳、跳舞等)。
●每周3~5d高强度间歇训练(包括2~4min内进行1~5次高强度训练,间或进行2~3min低强度恢复训练)。
●逐步增加运动量的锻炼,也可结合抗阻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推荐饮食与运动联合治疗,优于饮食或运动的单独治疗。
●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每晚睡眠时间7~8h,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避免熬夜。
3.行为治疗(“洗脑”很重要)
●应接受能量负平衡的饮食模式。
●避免吸烟、饮酒、不规则进食(不吃早餐、夜间加餐、快速进食、软饮料)、熬夜,以及久坐少动的惰性行为。
●通过包括临床营养师、运动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参与的多学科协作或借助于移动医疗应用程序的数字治疗协助患者从根本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4.药物治疗(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哦!)
有合并症的患者,积极治疗合并症,如:使用减肥药物减重、降糖药、降脂药、降压药等。出现肝脏损伤,则使用保肝药。
5.手术治疗
初期可使用代谢手术减重,后期肝损严重,肝移植是唯一的手段。
6.定期筛查
高危人群建议每年检查:肝功能、肝彩超、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测。
五、破除误区
【误区1 “瘦人不会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瘦人也可能由于脂代谢异常、血糖控制不佳、遗传等因素出现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代谢失调可能是瘦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发病的关键决定因素。有研究提示,我国这部分人群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发生率占总人群的17%,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数量不低于其他类型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
【误区2 “孩子不会得脂肪肝?”】
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不是成人的专属疾病,需警惕儿童青少年脂肪肝,会影响远期结局,包括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性发育早熟以及儿童心理健康。
【误区3 “没有症状就不用管?”】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的沉默性正是其危险所在!
肝脏没有痛觉神经,但我们的关注就是它最好的“警报器”。在这个肝炎宣传日,愿每个人都能远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威胁,拥抱健康生活!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消化科简介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省人民医院)消化科是福建省创双高重点专科建设科室,是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消化内镜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中医药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临床思维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委员单位、国家区域诊疗中心福建炎症性肠病专病联盟常务理事单位等30余个委员单位,拥有陈长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陈长华福建省名中医工作室,是全国首批“幽门螺杆菌规范化诊治门诊省级示范中心”,也是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硕、博士培养点,是福建省中医、中西医结合消化科的龙头之一。科室现有医生29人,其中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9人,住院医师7人,博士5人,年服务门诊患者近15万人次,年服务住院患者近2500人次。人才梯队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科室形成胃肠病组、肝胆胰腺疾病组、炎症性肠病组、消化内镜组等亚专科,开放床位65张。目前主持或完成多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卫健委资助科研课题以及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课题。科室始终坚持以中医为主导、中西医结合,开展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临床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预约挂号
↓↓↓
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