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在国家卫健委组织开展2025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同关注一个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重要话题——家庭体重管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聚集性肥胖问题日益凸显,科学管理体重已成为现代家庭健康建设的重要环节。
一、认识健康体重:家庭健康的新理念
健康体重是健康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将体重管理作为家庭生活新理念,不仅能提升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更能降低家庭聚集性肥胖风险。
什么是健康体重?
根据最新国家指南,健康体重的判断标准包括:
体质指数(BMI):18.5-23.9 kg/m²
腰围:男性<85厘米,女性<80厘米
体脂率:男性15-20%,女性25-30%
二、家庭体重管理“三知一管”原则
1. 知晓健康体重标准
每个家庭成员都应了解自己的理想体重范围,定期监测变化。不同年龄段的体重标准略有差异,儿童青少年应参考生长曲线,老年人不宜过度追求低体重(BMI最好控制在20.0kg/m²-26.9kg/m²)
2. 知晓自身体重变化
建议每周固定时间测量体重,最好在清晨排便后、早餐前进行。记录体重的长期趋势比关注单次数值更重要。
3. 知晓体重管理方法
均衡饮食:遵循《肥胖食养指南》推荐,增加全谷物、蔬菜摄入。
合理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充足睡眠:每晚7-8小时优质睡眠
压力管理:减轻压力有助于体重控制
4. 科学管理自身体重
基于最新国家减重指南,科学减重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每周减重0.5-1公斤为宜,避免快速减重带来的健康风险。
三、家庭必备“三件宝”:一秤一尺一日历
1. 体重秤:选择精准的电子秤,放置在家庭公共区域,鼓励全家定期测量
2. 腰围尺:软质腰围尺便于使用,测量位置为肚脐水平线(两侧肋骨最下缘和骨盆最上缘(髂嵴) 的中点)
3. 体重管理日历:记录全家人的体重、腰围变化,也可记录饮食和运动情况
建议每周日定为“家庭健康日”,全家一起测量体重和腰围,相互鼓励和监督。
四、家庭体重管理实践策略
1. 打造健康饮食环境
共同采购健康食材,减少高糖高脂食品购买
一起准备健康餐食,增加烹饪乐趣
固定就餐时间,避免单独进食
2. 创建家庭运动氛围
选择全家人都能参与的运动,如快走、骑行、羽毛球
设立“无屏幕日”,鼓励户外活动
利用家务劳动增加活动量
3. 建立相互支持系统
制定家庭健康目标,如每月一起徒步次数
设置小奖励机制,鼓励达成目标
定期开展家庭健康会议,调整管理策略
五、特殊人群的家庭体重管理
1. 儿童青少年
强调体重控制而非减重,保证充足营养供给,促进正常生长发育。
2. 老年人
不宜过度减重,重点保持肌肉量,防止肌肉减少症。
3. 孕产妇
孕期体重增长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产后减重不宜过早过急。
六、科学减重的营养建议
根据最新肥胖食养指南,推荐:
主食中全谷物占1/3以上
每天摄入500克以上蔬菜,200-350克水果
优先选择鱼禽类白肉,减少红肉加工肉摄入
尽量不饮酒,烹饪方式少盐少油控糖、以蒸煮炖为主,减少煎炸。
健康小贴士:体重管理不是短期的减肥行动,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健康生活方式。小小的改变,坚持下来就会带来巨大的健康收益!
家庭是体重管理的最佳场所
家人的相互支持和监督是最有效的动力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
配备“一秤一尺一日历”
实践“三知一管”理念
共同打造健康家庭
享受幸福生活!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体重管理中心(肥胖防治中心)简介
【诊疗模式】
以病人为中心,依托多学科专家团队,构建“病情评估+营养指导+运动指导+传统中医疗法+药物治疗+‘多对1’长期随访+必要时减重手术”等在内的一站式中西医综合诊疗新平台,从而达到科学管理体重、降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相关风险及其他合并症,提高生活质量。
【优势】
核心原则: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个人喜好,循序渐进,提高患者治疗的意愿以及依从性。
管理模式:阶梯式管理模式,通过全面的病情评估,如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方式调查,人体成分分析、中医体质辨识、并发症风险筛查等;根据超重及肥胖的原因及严重程度制定不同阶段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如饮食和运动指导、中医体质调理、西医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等。
服务优势:专业的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内分泌代谢病科、临床营养科、传统中医科、运动康复科、胃肠外科等)团队支持,全流程管理及治疗,提高治疗的精准度和安全性;以及长期跟踪随访服务,帮助巩固减肥效果,防止反弹。
【目标人群】
1.成人BMI≥28.0kg/m²;(BMI=体重(kg)/身高²(m))
2.成人BMI≥24.0kg/m²,且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如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高尿酸、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心血管疾病等)
3.青少年超重及肥胖人群
【门诊时间、地点】
周一到周五上午
7号楼3层 327诊室
【预约方式】
关注“福建省人民医院”服务号→点击下方功能栏“便民服务”→点击“预约挂号”→点击“按科室挂号”→搜索“肥胖防治中心”进行挂号
【诊前准备】
携带相关体检、化验等材料
【诊疗流程】
线上预约→诊前评估→肥胖多学科联合制定诊疗方案→线上线下指导干预→定期线下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