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端午吃粽子,有人爱吃鲜肉粽,有人爱吃甜粽。
福建大部分地方喜欢吃鲜肉粽,以糯米、五花肉、猪油、香菇、虾米、芋头粒、栗子等为原料,闽南地区喜欢配上沙茶酱、蒜茸、红辣酱等调料一起吃,也有喜欢甜粽,放入蜜饯、花生。
不管咸粽或甜粽,大家普遍选用的主要原料都是糯米。中医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健脾的作用,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泄泻,尿多,气虚自汗,痘疮等。不过,糯米黏腻,做成粽子或糕点更难消化,婴幼儿、老年人及病后消化功能减弱者要少吃。
疾病人群面对粽子的诱惑,要注意什么?
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及肠胃病患者:少吃肉粽或加了猪油的粽子,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
糖尿病患者:尽量不吃含糖量很高的豆沙馅、蜜饯馅的粽子。
有慢性胃炎的人群,不宜空腹吃粽子。
换个花样,健康吃粽子
如果嘴馋,爱吃粽子,只要换个花样自己动手,粽子也可以健康吃。
选糯米有讲究:煮熟能及时吃得完,不需要冷藏过夜的粽子,建议选长粒糯米;如果想要多包一些粽子,冷冻保存后重新加热再吃的,最好选择圆粒的糯米。从食品新鲜、安全角度,建议选前者,现做现吃。
杂粮粽可减轻肠胃负担:吃糯米为主材料的粽子,容易造成胃酸过多、腹胀或肚子闷痛等消化不良的症状,主料用部分杂粮米、红豆、薏仁、山药、芋头或红薯取代,不仅可以增加纤维质含量,而且可以减轻肠胃负担。
自己包粽子注意热量值:增加粽子热量值的不是糯米,而是包粽子时用的馅料和调料,建议包粽子的时候选用少油、少碱、少糖、多纤维的材料,调味料少放一点,既健康又享“瘦”。
吃粽子也要配蔬菜鱼肉:粽子就是主食,适量的粽子可以替代米饭,搭配蔬菜、鱼肉等,营养更均衡。如果把粽子当点心吃,要适量减少下一餐的主食量,避免引起血糖大幅度波动。
加点醋有助于消化:吃粽子一次最好不要超过两个,一天不要超过3个,另外,在吃粽子时,蘸点醋,或搭配用醋凉拌的蔬菜,或喝一点醋饮料,能够有效解腻,促进食物中钙、磷、铁等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另外,吃粽子之后喝点绿茶或者消食茶,也可解腻助消化。
山麦消食茶
·炒山楂10g,炒麦芽10g,建曲3g,泡水,代茶饮。
·功效:健胃消食、化积导滞。
·禁忌人群:哺乳期女性。
专家介绍
林莉主治医师,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擅长肥胖、消瘦、糖尿病等临床慢性疾病的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擅长慢性疾病及节气养生的中医药膳食疗。
门诊时间:周五上午
门诊地点:1号楼4楼,418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