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夏季天气炎热,空气湿度又大,在这样湿热交替的环境中,人体很容易就会被湿气、热气侵袭。
湿热交蒸,郁遏在中焦,导致脾胃升降失常。
清阳不升,浊气上泛就会气逆上吐,脾失升清就会气陷下泻。
这时候要止吐止泻,关键是抓住湿热二字。
除了上吐下泻,还有胸脘痞闷、心烦躁扰、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就是典型的湿热表现。湿热一清,脾胃一和,症状就解除了。
连朴饮
《霍乱论》里有一个方子叫连朴饮。
连朴饮:厚朴6g、黄连3g、石菖蒲3g、制半夏3g、香豉9g、焦栀子9g、新鲜芦根60g。用量仅供参考。
方中黄连清热燥湿,厚朴理气化湿。
两者合用,一个清解壅滞在中焦的湿热,另一个理顺气机。焦栀、香豉清郁热,除烦闷,芦根清热生津,石菖蒲芳香化浊,制半夏化湿和中。
诸药相伍,共奏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之效。
湿邪为病,多种多样。连朴饮尤其对于夏日暑湿引起的脾胃湿热症状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比如脘腹胀闷、纳呆厌食、口苦、恶心呕吐、汗出不解、便溏或大便不爽、尿黄、四肢无力、感觉全身发热等症状。此外,脾胃湿热还要注意少吃油腻、生冷食物、油炸、烧烤食物。
现如今,膏梁厚味,养尊处优,营养过剩,脂浊积滞,劳心过度,心火亢盛。机体获取的热量得不到适当消耗,积累的脂肪得不到充分燃烧,怎能不滋湿生热,变“宝”为“废”?其导致的结果,一言以蔽之,“湿热”使然。针对湿热的治疗,本身是个矛盾体。单纯的一种致病邪气还好祛除(祛湿或清热即可),交织在一起要调理就非常困难。最简单有效的,先从饮食生活、作息起居等方面进行调摄。比如饮食清淡,养好脾胃;保证充足睡眠,在11点之前睡觉;保持良好心态,适当多做运动。
这样吃水果,越吃湿气越重!
中医认为,药物有四气五味,食物同样讲究性味。我们日常所食的水果,可根据其寒热温凉不同属性,分为寒凉、温热、甘平等不同种类。而人的体质也有不同,因此,想要水果吃得更健康,我们就要学会根据自己的体质吃水果!
水果吃错,生湿生热
水果也能助长湿气,这并不是耸人听闻。而之所以会有这个问题出现,一方面与水果本身的性质有关,另一方面则与我们日常的不良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众所周知,现代人久坐少运动、思虑多、饮食不规律,脾胃运化功能大多比较虚弱,如果过量食用寒凉的水果,极容易让原本就不太好的脾胃功能变得更差。脾胃一旦虚弱,体内水湿的运化和排泄出现障碍,很容易造成水湿停留,短期倒也问题不大,但是久而久之,就会使人体生理功能逐渐走下坡路。再者,中医认为甘味易助湿,水果大多味甘,多食同样容易生湿滋腻。而对于一些原本就阳气充足的热性体质人群,如果偏食热性水果,就会易患热病,阴津易伤,引起咽喉疼痛、咳嗽、大便干、小便黄,甚至发热等“上火”症状。
吃水果也要分体质
通常,除了平和质,人的体质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偏阴质、偏阳质。
偏阴质的人通常表现为性格内向、少言寡语、面色发白、喜静恶动、周身酸懒、不喜饮水、身材偏胖等症状,多见于老年人群。
这类人进食偏于寒凉的水果容易导致胃部不适,甚至腹泻。
因此,建议此类人群食用温热或者甘平性味的水果,如樱桃、龙眼、木瓜、橘子、桃、苹果、葡萄、提子、菠萝等。
偏阳质的人通常表现为性格外向、喜动好强、喜爱饮水、面色发红、精力旺盛、身材偏瘦等症状。
此类人群如食用了热性的水果,容易导致胃肠积热,火胜伤津,进而出现一系列“上火”的症状,如面部生疮、口干、大便干结等。
因此,建议此类人群食用凉性或者甘平性味的水果,如西瓜、梨、柚子、香蕉等。
但是,人们总有犯嘴馋的时候,如果偏阴质人群想吃点凉性水果,偏阳质人群想吃点热性水果,该怎么办?
1.要控制量
如偏阴质者想吃清凉消暑的西瓜,可以每次只吃1~2块,每周不多于1次,且不宜吃冰镇的西瓜。
如偏阳质者想吃性热的榴莲,同样需要严格控制分量,每次吃1小块即可,每周不多于1次。
2.使用调和小方
如上述人群进食不合自身体质的水果后出现不适,可以用以下两个小方做简单调理。
偏阴质者——红糖姜茶
材料:生姜10g,红糖5g(1人份)。
做法:生姜与水共煮沸,放入红糖即成。分次服用。
功效:驱寒健胃、补养气血,能缓解西瓜等水果的凉性。
偏阳质——三花茶
材料:菊花10g,金银花10g,木棉花10g(1人份)。
做法:所有材料洗净,开水冲泡饮用即可。
功效:清热祛风,除湿解毒,能缓解温热水果引起湿热,很适合偏阳体质者在夏季日常保健用。
十大祛湿食材!
对于缺乏晒太阳,久坐不动的现代人而言,体内时常会被湿气困住,日常我们会食用一些祛湿药膳,给身体祛湿。
药食两用的祛湿药材有很多,它们虽然都有祛湿的才华,但是各自有不同的特点,我们日常用的时候,可以根据身体需求,灵活选择,会更有效。
下面介绍十种常用于食疗的祛湿食材药材:
01 茯苓
茯苓最大的优点,性格特别“温柔”,味道很淡,性平,归心、脾、肺、肾经,温柔的帮你利水渗湿,健脾和胃,非常善解人意,让能帮你宁心安神。所以给孩子祛湿,我们可以煮一点茯苓粥。
02 陈皮
陈皮的性格,可不是特别温柔,也不特别暴躁,做事干脆利落,所以日常也经常用,其性温,归脾、肺经,可以燥湿,也能化痰,还能理气,让身体气机顺畅。
对于小朋友而言,陈皮最经常跟白萝卜搭配,做白萝卜陈皮水,用来化痰止咳、祛湿理气。
要让陈皮更温和,做事更沉稳,一定要让陈皮历经岁月的考验,所以五年新会陈皮,效果更好。
有些小伙伴问,能不能天天泡陈皮水祛湿?不建议天天单用陈皮,用多耗气伤阴,中医还是建议适可而止。
03 芡实
芡实,性格平和而坚强,性平,归脾、肾两经,它帮助你祛湿,还能帮你补脾固肾。
如果脾不好,肾不足,身体运化不好,湿气这家伙就容易源源不断出来,芡实能给你坚实的大后方,让你无后顾之忧。
芡实也很温和,所以小朋友祛湿的食疗中,也经常用到。
04 砂仁
砂仁,带着浓郁的香气,是一味芳香药,性温,归肾、脾、胃经,它很能干,能够冲破种种阻碍,帮你破除脾胃中的寒气,化湿,还能行气。
小朋友的食疗中,很少用到砂仁,但是对于成年人来说,倒是比较好用,在炖肉里,加入砂仁,它的香燥可以解油腻,使肉肥而不腻,它的芳香化浊,能去掉肉类的腥臭。
在这春雨绵绵的季节里,做猪肚砂仁煲汤时,砂仁记得要后下,把砂仁敲碎,一般煮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05 白扁豆
白扁豆,性格也温柔,在夏天里尤为善解人意,不仅仅能健脾化湿,还能消暑。
它性平,归脾、胃经,李时珍对它尤为珍爱,说它是脾之谷,能化湿降浊,暖脾胃。
白扁豆类不好消化,所以对于小朋友而言,用白扁豆煲汤熬粥,可以不用吃豆,精华已经在汤粥里。
06 薏苡仁
薏苡仁,性格比较冷清,不会像太阳一样温暖你,也不擅长甜言蜜语,但是会默默把你体内的湿热清掉。
薏苡仁味道清淡,颗粒小,在煲汤煮粥里,很容易让人忘记它的存在,它其实是外冷内心温暖的好家伙呀!
薏苡仁,性微寒,归脾、胃、肺经,能够利湿健脾、清热排脓。
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时候,薏米仁偏寒一点,不过不用怕,薏苡仁不是固执不化的家伙,用火炒一炒,变成炒薏米仁就温和多了。
07 藿香
藿香这家伙带着一股特殊的香气,让人闻过之后,久久不能忘怀,特别是在夏天里,能把你从湿困之中迅速拯救出来,你可以不爱它的味道,但一定会爱它的才华。
藿香,性微温,能祛暑解表,化湿和胃,对于经常夏天待在空调房里的人而言,脾胃经常会被寒湿困住,容易呕吐、头晕、没有食欲。
此时泡一杯藿香茶,就能帮助到你。当然,如果你足够勇敢,喝一瓶“藿香正气水”来去脾胃寒湿,效果自然更快。
08 艾叶
每一个中医爱好者的家里,基本都会备着艾叶,在微凉的夜晚用艾叶泡泡脚,放松一天的疲劳,能通十二经脉、能温阳,能祛寒湿,这样才华横溢的家伙,怎能不让人爱呢?
小朋友总是调皮的,不小心腹部受寒,肚子痛、拉肚子,此时用艾叶煮鸡蛋,热敷下小肚肚,让艾叶的能量帮助宝宝把寒气驱赶走,温柔呵护宝宝。
09 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千年来一直默默守护着广东的小伙伴们,因为这个地方天气炎热,湿气重,出汗多,会导致人不仅仅被湿热困住,还容易气虚。
五指毛桃简直就是完美的化身,可以补脾祛湿,还是补气,所以被国医大师邓铁涛所钟爱。
五指毛桃能力偏补一些,所以孩子在积食内热严重时,感冒生病时就不适合。
10 荷叶
文人墨客最钟爱荷叶荷花了,古往今来不知道留下多少诗篇,在中医看了,荷叶也是一股清流,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不仅能够去湿热,还具有“升清阳,降浊气”的才华。
这个才华对于脾胃来说太重要了,脾胃是人体的中枢,关键就是能升清阳,降浊气,所以人体被湿热困住的人,泡一点荷叶茶,是再适合不过了。
荷叶性平,归肝、胃、胃经,可以清暑利湿,升清阳,这个才华在夏天里可以发挥的淋漓尽致。
祛湿的背后,也要记得养阳气,因为无阳难以祛湿。
专家介绍
闫超,福建省人民医院传统内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福州苍霞洲李氏中医儿科流派第四代传承人,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继承人,师承名中医李学麟教授,李学麟名中医工作室成员,深得李氏学术流派精髓;现为中国中西结合男科分会青年委员,福建省感染病分会委员,福建省中医全科分会委员。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队员。擅长中医治疗感染病、脾胃病、男科相关疾病,兼擅运用李氏飞针治疗儿科高热惊厥、五迟五软等疾病。
出诊时间地点:每周一、二、四下午,每周三上午1号楼2层传统内科;周四上午1号楼5层名医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