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视频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健康科普

腹针疗法遇上三伏灸——冬病夏治的新选择
时间:2023-08-04 阅读:1660 次

      “夏有三伏,热在中伏”,7月21日开始,一年中最闷热的“中伏”就正式上线了。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在这阳气最足、经脉之气较流畅的时候,只要积极应用正确的养生方法,就可以有效帮助人们调节身体机能,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疾病发生。“三伏灸(贴)”是三伏天最流行的养生保健方法,颇受人们的青睐。若再加上“腹针”疗法,则更是事半功倍。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是一种以脏腑、经络为基础,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调节脏胕、经络及相关部位治疗全身疾病的疗法。


      一般而言,腹针的适应证为内因性疾病,即以内伤性疾病或久病及里的疑难病、慢性病为主要适应证,如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头痛、失眠、胃肠功能紊乱、原发性痛经、颈肩腰腿痛等


腹针疗法遇上三伏灸,疗效+++


      古人将腹背分阴阳,背为阳,腹为阴。腹针疗法刺激腹部穴位,调节全身脏腑功能,三伏灸振奋人体阳气,增强抵抗力。两种疗法结合,相得益彰,能更好地调和阴阳,在治疗内脏疾病和慢性全身疾病方面更有优势


      张女士,患有“慢性胃炎”5年,时感胃痛,进食寒凉生冷食物时尤为明显。中医诊断为“胃痛(脾胃虚寒型)”,治疗上予以腹针疗法引气归元,配合三伏灸作用于脾俞、胃俞等穴。张女士自述,扎腹针时,自觉整个腹部均有酸胀感,加上三伏灸治疗时,背部有明显温热感,胃部也觉得很舒服,近期胃痛已基本没再发作。


      主诊的陈旭军主任总结说:在张女士的治疗过程中,一方面运用腹针疗法,补益脾胃、培元固本,有“以后天养先天”之意;另一方面,配合三伏灸疗法,借助自然之阳,以辛散温热之药刺激特定穴位,温胃祛寒,调整脾胃升降。通过这两种中医疗法的优势配合,能够明显缓解症状,减少复发,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十分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三伏天人体血气旺盛,腠理开泄,此时调理更易直达脏腑,更易达到激发正气的目的。对于冬天好发、阳气虚弱的疾病,在阳气旺盛而未发病的季节,通过针刺、艾灸、贴敷等方法进行治疗和调理,可以明显减轻在冬季发作时的症状和病情,甚至完全康复。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并应用这种方法,共同享受健康的生活。


专家介绍



      陈旭军,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针灸科科副主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福建省首批名中医访问学者。师从福建省针灸名医梁栋富、吴炳煌等。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擅长应用腹针疗法治疗中风所致的肢体瘫痪、面瘫、血管神经性头痛、失眠、颈腰椎疾病、肩周炎、膝骨性关节炎、哮喘、月经不调、过敏性疾病、胃肠功能紊乱、肥胖症等。


      主要社会兼职:福建省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委员。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四上午,周五下午


      门诊地点:7号楼622诊室

Copyright © 福建省人民医院 官方网站 医院总机:0591-83258135 医院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817中路602号
闽ICP备09043133号   公网安备 35010302000129号  网站建设:一九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