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视频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健康科普

安然度秋,谨防“红眼病”
时间:2023-09-20 阅读:1460 次


      入秋以来,我院眼科门诊接诊的“红眼病”病人数明显增多,特别是周天,门诊就诊的病人,一半以上都是“红眼病”。



什么是“红眼病”?


      “红眼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两类,其临床症状相似,但流行程度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结膜炎为重。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以春秋季节多见。



      “红眼病”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等。因此,该病常在幼儿园、学校、医院、工厂等集体单位广泛传播,造成暴发流行。


      “红眼病”发病急,一般在感染病原体后1-2天内开始发病,通常为双眼发病,少数患者也可为单眼,但会迅速累及双眼。发病后眼睑、结膜高度充血水肿,眼部即有明显的刺激症状,主要为剧烈的眼痛及畏光,大量分泌稀薄的泪液或黄白色黏稠物,有异物感、烧灼感,眼部发痒,视物模糊。有的患者可出现头痛发热、肌肉酸痛、咽干咽痛、疲倦乏力等全身症状。


      本病传染性极强,患“红眼病”后,常常是一人得病,在1-2周内造成全家、幼儿园、学校、工厂等广泛传播,不分男女老幼。由于治愈后免疫力低,因此可重复感染(如再接触病人还可得病)。


“红眼病”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患眼——手——物品——手——健眼”: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方式。比如,接触患者或其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与患者共用洗脸毛巾、脸盆等;接触患者摸过的东西,如玩具、书籍、电脑的键盘、水龙头、门把等。


      “患眼——水——健眼”:这是污水、家庭之间的传播途径。比如正好与患者一起在公共浴场、游泳池等。



如何防治“红眼病”?


      1.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及时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避免用手揉擦眼睛十分重要。



      2.眼睛有不适要马上就医,切忌盲目自医。


      3.不要与他人共用洗漱用品,特别是毛巾,直接用流动的水进行手部以及脸部的清洁即可。特别提醒的是,一定不要接触“红眼病”患者的日常洗脸用具、手帕以及治疗所用的医疗器具等。


      4.不与其他人共用眼药水、眼部化妆品以及其他用品等。


      5.已经确诊的“红眼病”患者,应该进行适当的隔离。在“红眼病”治愈以前,尽量不要到酒店、商场、学校、公共泳池等场所进行活动。



      6.得了“红眼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应开放患眼,患眼不可包扎或戴眼罩。



      7.避免疲劳用眼,营养均衡也很重要。特别是在发病期饮食以清淡之品为宜,不饮酒。


治疗“红眼病”,中医小妙招


      1.中药熏洗


      用料:金银花,菊花,薄荷各15g。


      做法:加水煎汤。


      用药:熏洗眼睛,每天早晚各1次。


      2.耳针


      耳尖或耳后静脉点刺出血。



      3.中药



      ①银花、连翘、野菊花、夏枯草各15克,竹叶、薄荷、桔梗、芦根各9克,甘草3克。水煎煮,分2次服。


      适应症状:病症轻微者,为风热上攻。症状为眼红、痒痛交作、畏光流泪、怕热、目中干涩有异物感、眼分泌物黄白而结。治宜疏风散热,佐以解毒。


      ②柴胡、板蓝根、野菊花各15克,黄连、黄芩、陈皮、薄荷、僵蚕、升麻、大黄各9克,甘草3克。水煎煮,分2次服。


      适应症状:病症严重者,为火毒炽盛。症状为一眼或双眼满目发红,甚至出现小出血点,胞肿明显,眼痛头痛,眼分泌物多而粘结,或流淡血水,眼中灼热,怕光。治宜泻火解毒。


Copyright © 福建省人民医院 官方网站 医院总机:0591-83258135 医院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817中路602号
闽ICP备09043133号   公网安备 35010302000129号  网站建设:一九网络